从7岁开始,40多年蜡刀不离手,一笔一画绘就花草树木、星辰山川……作为贵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蜡染文化传承人、贵州省工艺美术大师,现年55岁的王国英将苗族“穿在身上的史书”描绘了无数遍,不仅在“书里”画出了美好的传承记忆,也勾勒出了她所追求的传统与时尚交融之美。
“蜡染是我们苗族的必需品,我们从小就要学这个手工……”走进位于安顺经开区幺铺镇牛蹄关村的蜡染馆,桌旗、抱枕、背包、服饰等文创产品让人应接不暇,蜡染馆负责人王国英正在为游客讲解蜡染知识。
蜡染,古称“蜡缬”,是我国古代四大印花技艺之一。而安顺蜡染被誉为“东方第一染”,是用大小不一的蜡刀在白布上勾勒出花纹,然后浸入蓝靛染料,等蜡自然龟裂形成“冰纹”,再用温水洗净,有蜡的地方就会呈现白色,无蜡的地方呈现蓝色,一幅拥有蓝底白花图案的布料就此诞生。“在众多纹样图案组合中,既讲究图形的对称,又讲究图案的灵动,如鱼身头鸟、鸟嘴吐花、花中变蝶等,似像而非像。”王国英说。
王国英出生于安顺,她的母亲是当地有名的蜡染制作工艺家,在母亲的影响下,王国英从小就对蜡染技艺有着浓厚的兴趣。“我从小就看到母亲给我们周边的妇女画背扇,还有衣服、裙子。那个时候我还不太懂事,就悄悄地拿起蜡刀在布上画,刚开始的时候也是拉的歪歪扭扭的,母亲跟我说要怎么去画,怎么去拉线条。”
苗族服饰被誉为“穿在身上的史书”,花草树木、星辰山川……,王国英说,从年幼时对母亲的简单模仿,到成年后的独立创作,她渐渐感受到,蜡染勾勒出的一个个图案,既是苗家人对美的追求,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品图案中,蝴蝶是苗族祖先的化身和象征,鱼寓意风调雨顺,蝙蝠与幸福的福谐音,谷寓意五谷丰登……祖辈留下来的蜡染图案经过世世代代的传承,加以我们自己的理解和创新,搭配颜色和图案,赋予每一件作品独一无二的个性。”
用自己的理解进行全新的创作,王国英将传统与时尚融合。近年来,她原创设计了一批精美的苗族蜡染时装、丝巾和包包,古朴绝美的蜡染和现代时尚碰撞出新的火花,让传统的民族文化以新的生命形式,在另一个领域发芽绽放。“我现在就是以传承带发展为主,就用我们苗族的图案、蜡染、技艺,创新我们的产品。目前为止,我们创作的蜡染作品大大小小应该有上万幅了。”
从7岁开始,40多年蜡刀不离手,一笔一画绘就新生活。王国英的作品在各项大赛中屡获大奖,她也荣获了省级非遗传承人、“贵州名匠”、贵州省“锦绣计划”智库专家、贵州民族蜡染艺术大师等称号。现在的王国英不仅有了自己的手工作坊,还成立了公司,开办了蜡染馆,带着附近的村民一起传承蜡染技艺,用创新赋予这门传统技艺以全新的生命。
“现在我们公司主打的业务有蜡画、蜡染桌布、蜡染桌旗、蜡染扎染包、民族服饰及民族工艺品等。我们也在慢慢地摸索研究,希望能嫁接更多的文化产品,让蜡染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安顺台呼唤 吴娜娜 安顺经开区融媒 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