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江峡谷大桥的建设仅混凝土就需要40万立方。这个用量相当于浇筑近40个足球场的用量。在施工过程中,建设者们通过使用施工产生的白云岩石粉替代传统的粉煤灰、矿渣粉进行混凝土搅拌,实现绿色环保和节约成本的双赢。
“这个是我们的锚碇,总共有16万方混凝土,一次浇筑要在1000到2000方混凝土,水泥在做混凝土凝固过程中会发热,产生水化热,影响耐久性。”贵州交投所属桥梁集团六安8标试验室负责人王继胜带记者参观了用白云岩石粉替代传统的粉煤灰、矿渣粉制造的混凝土浇筑而成的锚碇。
从外观上看,这个锚碇比粉煤灰、矿渣粉制造的混凝土浇筑而成的锚碇要白一些。“其实这个颜色白也得归功于白云岩石粉。”王继胜说。
贵州交投所属桥梁集团六安8标试验室负责人 王继胜
据了解,浇筑过程中,为了控制混凝土的水化热情况,需要掺入传统的惰性材料—粉煤灰、矿渣粉,而这两种物料属于工业固体废弃物,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传统掺合料逐渐匮乏。建设者们找到了替代物—白云岩石粉。
王继胜介绍:“岩石粉也是惰性材料,属于我们路基挖方上产生的,就地取材。生产砂石料的时候也会产生部分石粉,用一个吸尘器收过来,可以用于非重要结构的低标号混凝土中。”
项目团队根据施工需要,在上百次试验的基础上,研制出了7个标准的岩石粉掺料混凝土并应用于花江峡谷大桥锚碇等低标号混凝土中。
“我们磨的岩石粉超过600比表面积。以前水泥的标准是300到400比表面积。细度越细,对提高混凝土密实度和强度越好,我们用石粉替代粉煤灰,整个项目总节约的成本预计就500万元以上。”王继胜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