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25日,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首次开通了溃疡性结肠炎的生物制剂疗法,重症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李玲,在她的申请及医生帮助下,成为了贵阳市第一个接受这项新技术治疗手段的受益者及推动人。
是“学霸”亦是志愿者
2015年,来自贵州桐梓县的李玲步入贵州师范大学,开启了她的本科之旅。李玲的大学生涯可谓丰富多彩,各种大大小小的活动总能看到她穿梭的身影,校院两级“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名单里总有她的名字。同时,她还多次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和专业奖学金。在同学们眼里,李玲是个典型的“学霸”。
李玲在校期间
李玲,不仅是“学霸”,她的生活里还有着一件重要的事情——志愿服务。2017年,她跟随贵州师范大学“三下乡”校级直属队赴盘县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019年8月,又毅然选择加入了西部计划,成为贵州师范大学第十届研究生支教团金沙服务队的一名志愿者。彼时的李玲,每天忙碌而充实,充满着对志愿服务活动的激情,憧憬着未来美好的研究生生活。
命运之锤,毫无征兆
2021年1月28日,李玲突然腹痛如刀绞,鲜血浸湿裤腿,全身乏力、出汗,一切来得毫无征兆。当月,她被确诊为重症溃疡性结肠炎。这种病因不明的慢性肠道炎症,无法根治、随时复发。发病的日子里,李玲每天腹痛、腹泻、便血20余次,同时伴有重度贫血、肠痉挛与营养不良等多种并发症。由于病情发展迅猛,医生采用了极重的治疗方案,暴瘦到70斤的李玲一个月内注射了九剂“类克”,每天服用十几种药物,李玲笑称:“这可是很多病友从不曾有过的待遇”。然而,李玲的坚强乐观并未敌过命运的残酷。一段时间的治疗后,虽然李玲的出血症状稍有缓解,但电解质紊乱、心率过缓、头昏、肌肉抽搐等多种不良反应却一一袭来。
伴随身体噩耗而来的,还有经济上的重担。原本就依靠国家助学贷款求学的李玲,家庭收入本就微薄,由于治疗的药物多数是进口自费药物,仅前期治疗开销就已经导致家庭负债10万余元,而要想病情得到控制,未来至少2年内仍需4-8周输一次费用上万的生物制剂。
李玲做梦都希望这段至暗的艰难时光能尽快过去,她说:“当时辗转了很多家医院,医生们都束手无策,血一直在流,望着爸爸妈妈白头发,我哭了太多太多次。”
重返校园,让爱延长
2021年9月,初步控制病情的李玲申请复学。为了弥补治病期间耽误的课程和实习,李玲每天清晨7点就从学校出发去附近中学开展教学助理实习,晚上回到学校后又马不停蹄地赶往图书馆查阅资料,撰写学术论文。李玲说:“医生特意嘱咐我不能熬夜,否则会加重病情。所以我只能拼命利用时间抓紧学习”。
李玲在与命运赛跑,她想用力跑在命运的前面。复学后的李玲,向“爱在延长”炎症性肠病基金会提交申请,她想成为一名病患志愿者。因为她非常清楚病人有多渴望得到他人的引导和帮助,才能走出病痛的低谷。她想为同样患有IBD的病友带去希望、消除困惑和焦虑。李玲说:“我在支教服务时,给素昧平生的山区孩童带去过希望。我在生病时,又受到了很多素不相识的人的帮助,是他们伴我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光。现在,我想把这个精神传递下去。“
志愿服务精神,在李玲身上终究实现了轮回。2021年10月,李玲被贵州师范大学推选参加2020年度“中国自强之星”奖学金评比。
“生命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站在人们面前仍然瘦弱的李玲,从她身上看到的却不是柔弱,而是强大。“青春不是桃面、丹唇,而是恢弘的意志,是生命的深泉在涌流”,李玲拽住了命运之绳,在往前走,尽管前路漫漫,哪怕一路荆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