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高校帮扶成果显著!贵州师范大学团队研究成果亮相国际顶级期刊《Cell》

动静原创
1757067070
动静原创

近日,贵州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孙蒙祥教授团队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Cell》上发表了题为《通过BBM-BAR1重编程小孢子发育命运实现高效体内单倍体诱导》的研究论文。该成果标志着贵州师范大学生物学学科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也成为省外高水平大学对口帮扶贵州学科建设的代表性成就。

 

贵州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 孙蒙祥(右二)

“单倍体育种是杂交育种、农业物种改良非常重要的一个技术。但是从上世纪60年代到现在,这个技术很难推广出来,成为‘卡脖子’的问题……”

据了解,单倍体育种是杂交育种、农作物遗传改良中的一项关键核心技术。基于前期研究积淀,孙蒙祥团队成功揭示了小孢子发育命运重编程的关键分子机制,为建立高效、低依赖性、跨物种通用的单倍体诱导技术体系提供了全新路径,对未来作物育种实践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孙蒙祥提到,该研究紧密结合贵州地方发展需求:“烟草和酿酒为贵州的支柱产业,但目前主要酿酒原料如高粱、小麦的栽培品种面临种质退化问题。单倍体诱导技术可针对性推动高粱、烟草等作物新品种的选育,有望助力贵州支柱产业提质增效。”

为提升高校学科建设与科技创新能力,2024年贵州省积极争取省外高水平大学选派专家赴黔,担任高校学术副校长、二级学院院长、学术院长。今年初,孙蒙祥教授率武汉大学帮扶团队进驻贵州师范大学,开展系统性帮扶工作。

“帮扶要落到实处。我们目前正在建设共享实验室,优化本地科研条件,加强本土人才培养。”孙蒙祥教授团队提出了“1+5生物学提质计划”:通过2025年1年的帮扶,在2026年第六轮学科评估中实现提档升级;再通过5年的建设,建立博士后流动站和院士工作站,到2030年进入到B类学科行列。同时,在孙蒙祥团队的积极协调下,贵州师范大学已成功引进两位生物学领域国家级青年人才,并正依托学校组织国内外青年学者申报国家级人才项目,学术团队实力显著增强。贵州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师唐明说:“我的研究方向是喀斯特石漠化生态治理,今年在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时,孙教授团队一对一指导我修改申请书,帮助凝练关键科学问题,项目成功审批入选,也学到了很多东西。

武汉大学帮扶团成员赵鹏教授介绍:“在学科建设经费的支持下,我们已组建5个创新研究团队,凝聚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开展有组织的科研合作。”

今年以来,贵州师范大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达到56项,申报与立项数量均创历史新高,其中生命科学学院占比40%,显示出强劲的科研发展态势。

此外,依托公共科研实验平台,团队也积极帮助学校申请建立贵州省生物技术与作物种质创新全省重点实验室。据了解,该实验室将与茅台学院和贵州茅台酒厂(集团)红缨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合作,依托贵州白酒产业及山地农业等优势特色产业,在创建作物改良新技术、酿酒原料作物系统研究与产业化应用、山地油菜高产高抗新品种创制创建、山地马铃薯种质创新与应用等方面展开研究。

贵州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张绍东表示:“孙蒙祥教授到任后,积极引进国内一流人才,目前已联系多位国内外有影响力的青年学者加盟我校,其中两位已经到岗。接下来,学校将重点支持地理、生物等学科建设,推动学科高质量发展,为贵州省教育、科技和人才工作贡献应有力量。”

记者

李发静 邓伟

编辑

朱海婷

责编

汤成伟

编审

熊莺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查看更多
已经到底了
这里还没有新评论~
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