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6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十四五”以来,贵州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系统谋划推进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主要取得五个方面的成效。
强化顶层设计和政策支撑。编制实施《贵州省“十四五”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规划》,出台支持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从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民生事业、要素保障等方面提出40条高含金量政策措施,构建全方位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
经济实力持续增强。截至2024年底,贵州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地区生产总值达6439.5亿元,较2020年增长1031.9亿元。46个民族地区县(市)中,地区生产总值超百亿元的达到31个,比“十三五”末增加11个。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消费等主要指标保持平稳增长。
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新型工业化加速推进。围绕大抓产业、主攻工业,推动民族地区产业能级整体跃升,现代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集群持续壮大。2024年,黔东南、黔西南、黔南三个民族区域自治州规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8.2%、10.0%、9.8%。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茶叶、油茶、刺梨、肉牛等特色产业蓬勃发展,面向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建设成效显著。2024年,“三州”粮食产量达356.5万吨,农产品加工转化率约62%。旅游产业化实现新突破,万峰林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村超”“村BA”等现象级活动带动文旅持续“出圈”。2024年,“三州”共接待游客2.17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374.9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4%和12.8%。
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升,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毛入学率分别超过93%、95%、92%,与全省及全国平均水平基本持平。
基础设施全面升级。实现州有大型水库、县有中型水库、乡有稳定水源,5G网络实现城乡全覆盖。贵南高铁贵阳至荔波段建成通车,盘兴高铁加快推进,“市市通高铁”目标即将实现。截至2024年底,民族地区公路总里程10.38万公里,较2020年增加0.59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达4214公里,新增527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