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北大学子弑母案嫌犯吴谢宇被抓,引起广泛热议。其中,令人细思极恐的是,其被抓时身上居然带了30多张假身份证,均从网上购买获得。
那么,随意贩买公民身份证违法吗?这些身份证又从何而来?
近日,上海徐汇法院审理了一起买卖身份证的案件。上海一名90后女子林某通过微信收购他人的真实二代身份证,然后再从“微信群”加价出售,不到一年非法获利2万余元。
“在夜场里工作的女孩子不想别人知道自己身份,会想找个头像和自己类似的身份证办IC卡,还有些人去医院整容不想留痕迹,他们都是我的潜在客户。”生于1992年的女子林某在上海某整形医院工作,因为工作原因,她接触到一些对身份证有特殊需求的人,于是干起了非法买卖身份证并从中牟利的活动。
从2017年3月开始,林某在微信群散发出售公民身份证件的广告,待买家有购买意向后,林某会向买家发送一个云相册链接供买家选择。根据证件的地区属性、有效期长短、头像好看程度,每张价格在300至500元不等,林某每张获利50—200元。一年时间,林某向个体卖家以及中转下家累计出售身份证200张,获利2万余元。
2018年3月,林某在家中被抓获归案。
上海徐汇法院审理后认为,林某非法买卖用于证明公民身份的证件,情节严重,其行为已构成买卖身份证件罪,应予处罚。林某具有坦白情节,依法从轻处罚;案件审理期间,林某退赔违法所得,法院酌情从轻处罚。
根据本案的事实、性质、情节、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以及被告人的认罪态度等,法院判决林某犯买卖身份证件罪,判处有期徒刑四年九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二万元。
那么,公民购买“身份证”是否违法呢?
法官表示,网络贩卖身份证涉嫌泄露公民个人信息,侵犯个人隐私,破坏国家公民信息管理秩序,社会危害严重,将可能导致诈骗行为的发生。买受人拿到这个身份证后也极有可能用来诈骗或从事不法活动,危害社会秩序的稳定。
根据《居民身份证法》的规定,购买、出售居民身份证的,一经查出,将被处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或者处十日以下拘留,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其中,伪造、变造居民身份证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冒用、骗领居民身份证或购买、出售、使用伪造、变造的居民身份证,后从事犯罪活动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有人疑问,既然挂失后身份证仍能正常使用,那挂失还有什么用?
法官提醒,及时挂失并向公安机关说明丢失或被盗时间非常重要,因为一旦身份证被不法分子冒名使用,自己有充分证据证明身份证非个人所用。这样一来,一旦不法分子有用身份证实施了违法行为等情况,自己也有“不在场”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