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贵州省代表团团组开放日上,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遵义市市长魏树旺结合遵义的实践,谈起了贵州这一年来"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
"'革命',是指推动事物发生根本变革,引起事物从旧质变为新质的飞跃。我们表面看,'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革的是种植苞谷的命,实质革的是落后种养方式的命,革的是农民群众落后观念的命,革的是贵州贫穷落后的命。革命就是飞跃,革命就要突破。"
魏树旺代表给我们展示了一组数据,一是去年遵义市调减低效籽粒玉米种植面积121万亩,每亩新增纯收益1120元,惠及农业人口98.53万人,粮经比由40:60调整到38:62;二是遵义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到12265元,增长10.2%,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4和0.6个百分点,特别是农村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24.36%。增速终于结束了在全省挂末的排名,实现了从连续多年全省第8位跃升至第3位的历史性的突破;三是去年遵义市共减少贫困人口10.52万人,继2017年赤水市在全省率先脱贫出列后,桐梓、习水、湄潭、凤冈4县脱贫摘帽,成为全省脱贫摘帽最多的地方,贫困发生率已下降到2.02%;四是全市实现农业增加值411.3亿元,比上年增长6.7%。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达463亿元,加工转化率达57.5%。
魏树旺代表说,这几组数据的背后,是"五步工作法"和"八要素"叠加产生的直接效应,是现在的黔北大地上"贫困群众要脱贫,不搞产业不得行"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共识。
魏树旺代表说,"田还是那块田,地还是那块地,人还是那拨人、但种出来的价值早已今非昔比。据测算,原来遵义市种植低效籽粒玉米平均每亩产值约为790元,现在种植蔬菜平均每亩产值为4160元,是玉米的5.3倍;辣椒平均每亩产值为4049.5元,是玉米的5.1倍;食用菌平均每亩产值为44400元,是玉米的56.2倍;红粱平均每亩产值为1836元,是玉米的2.3倍。在这场产业革命的带动下,去年不仅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得到了大幅提高,更为重要的是,因为这场产业革命,遵义市脱贫攻坚连战连捷,取得了关键之年的决定性胜利。昔日的'黔北粮仓'正在向'黔北钱仓'蝶变。"
今年,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脱贫致富离不开产业支撑,要大力扶持贫困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魏树旺代表认为,贵州"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可谓正当其时。2018年,贵州农村产业革命取得历史性突破,调减低效玉米种植面积785万亩,农村产业革命带动超过200万户788万人,实现户均增收超过1万元。全省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40元,同比增长9.8%,继续高于城镇居民增长速度,跑赢GDP增速,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凝聚磅礴力量。
(记者:卓越 摄像 :孙楚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