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梓河作为赤水河右岸的一级支流,一直以来,桐梓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为主要任务,以上率下、齐抓共管,共同筑牢赤水河流域生态屏障。
近日,桐梓县水务局、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市生态环境局桐梓分局、县农业农村局等部门,在桐梓河干流上的新桥水库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在执法行动中,执法人员对非法垂钓、农村面源污染等进行巡查,同时还对沿岸群众及垂钓爱好者进行禁渔、防溺水宣传,呼吁大家共同守护水域生态环境安全。
“此次联合检查,我们主要采取水上巡逻和岸上巡逻两种方式。”市生态环境局桐梓分局执法大队中队长谢澄说,大家通力合作,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行为。
流经桐梓的河流共计128条,河长约945公里。为了给水域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桐梓各部门围绕河湖“清四乱”、碍洪排查整治、一河一策落实、长江十年禁渔、农村河道环境整治等全面开展工作。
溱溪河是桐梓河的一级支流,赤水河的二级支流。走进位于楚米镇八一村的河段,经过治理后的河道焕然一新,不仅可以实现稳定护坡、防洪灌溉的功能性目标,还改善了河道的整体面貌,提升了河水环境质量。
“自从河道治理之后,河道更加宽阔整洁了,河水清澈见底,两岸绿树成荫,变化真的很大。”楚米镇八一村群众陈正春说道。
近年来,桐梓把河道治理作为重点工作,投入资金8000多万元实施河道疏浚、岸坡整治、畅通水系、长效管护等,加快推进河道建设。同时,通过建立完善的三级河长工作机制,推动河湖保护向纵深发展,织密赤水河流域保护网。
“我们每月开展4次巡河,巡河的主要内容包括河内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是否有人向河内倾倒垃圾、是否向河内直排污水、是否非法垂钓等。”楚米镇八一村村级河长成军介绍。
据了解,目前,桐梓共设有县乡村三级河长390名。其中,县级河长33名、乡级河长140名、村级河长217名。
随着赤水河流域生态屏障的不断筑牢,蜿蜒的赤水河奔流不息,为生态与经济的平衡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生命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澎湃乐章在绿水青山间持续奏响。
“接下来,我们各部门之间会加强信息互通,建立健全常态化的巡查机制,积极落实国家对赤水河流域的保护措施,让赤水河流域的整个生态变得更好。”市生态环境局桐梓分局执法大队中队长谢澄表示。
( 记者:陈桂良)
编辑:李琴
编审:潘熠
终审:令狐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