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抗战期间,贵州成为文化教育迁转的庇护所

动静原创
1754706420
动静原创

抗战期间,贵州作为大后方,成为文化教育迁转的庇护所。大批高等院校如浙江大学、大夏大学、湘雅医学院及部分军事院校迁入贵州,形成文化西迁浪潮。

其中,浙江大学于1940年西迁至遵义、湄潭办学,在黔七年取得丰硕教育成果,被誉为该校“最光辉的七年”,不仅保护了竺可桢等著名教授和科学家,更培养了李政道、程开甲等栋梁之才。

同时,文澜阁《四库全书》共计3467部、42536册为避战火运抵贵阳,先后秘藏于科学路贵州省立图书馆、威清路张家祠堂及鹿冲关地母洞,历时6年零8个月,在多方守护下完好无损。

贵州还庇护了郭沫若、茅盾、闻一多等知识精英经转贵阳,并保护了故宫博物院南迁的80箱1022件国宝,这些文物于安顺华严洞隐匿近六年,终得保全。

记者

张鸿杰 胡宏涛

编辑

张鸿杰

责编

林萌

编审

熊莺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查看更多
已经到底了
这里还没有新评论~
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