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谢谢你,小伙子,多亏你的及时帮助,我才能这么快脱离危险。”8月8日,一83岁的老人拉着退役军人王铭萱的手激动地表示感谢。
上月底,在贵阳市诚信路地铁出口处,83岁的郭阿姨刚从地铁闸机走出后,不慎摔倒在地。“当时,腰椎和手腕剧痛,在地面动不了。”郭阿姨回忆道。
看见老人倒地,地铁口附近“迷彩云仓”餐车的店主王铭萱迅速冲了出来,小心搀起郭阿姨,将她转移到旁边阴凉处的座椅上。
“当时第一反应就是避免二次伤害,得马上把人扶到安全地方。”王铭萱回忆道。
“迷彩云仓”内常备的应急药箱立刻派上了用场。考虑到天气炎热,王铭萱先给阿姨服用了藿香正气水预防中暑,又用红花油擦拭其扭伤的手腕。随后,他根据郭阿姨提供的联系方式,第一时间通知了家属。家属迅速赶到现场,将老人送往附近骨科医院。经诊断,郭阿姨手腕扭伤,本就脆弱的腰椎在摔倒后负担加重,需持续佩戴护腰带并接受治疗。
“年纪大了,骨头不经摔,”郭阿姨在后续采访中表示,“真的很感谢这个小伙子,他样样都帮我想到了。”她反复强调,十分感谢王铭萱的善举,希望得到大力推广。
王铭萱的迅速反应并非偶然。他所在的“迷彩云仓”,正是贵阳一个退役军人创业项目。这个约十平方米的移动餐车,远不止销售食品和特色饮品的小店。其创始人之一(另一位负责人)介绍,云仓的核心使命是为退役军人提供轻创业平台,同时在其辐射的800米半径范围内,承担起“第一响应人”的应急角色。
记者在云仓内部看到,餐车操作区旁醒目位置存放着应急物资:救生圈、救生衣、灭火器、基础药品绷带等一应俱全,均免费供紧急情况使用。
王铭萱表示,在消防、公安等专业力量到达前的“空窗期”,受过应急培训的云仓人员可进行力所能及的初期处置,如包扎止血、维持秩序等。
为了确保响应能力,云仓建立了严格的运行规范,若响应迟缓或应急考核不合格,将被暂停接单乃至收回经营权。所有在岗退役军人必须持有救援证,并接受常态化训练。项目还与贵州蓝天救援队建立合作,部分复杂救援可依托其专业力量和无人机等设备协同完成。
在公益底色之上,云仓探索着可持续的“造血”模式。日常通过餐食饮品销售、直播带货获取收入,并将其中10%的利润专项用于更新应急设备和支持帮扶困难退役军人的“暖阳计划”。项目得到相关机构支持,在场地协调、税收优惠等方面落实政策倾斜。
目前,“迷彩云仓”在贵阳有一个示范点,但创始人透露,年内计划扩展至20个点位,优先布局地铁口、网红街区等人流密集区域。“平均一个点解决3名退役军人或家属就业,20个点就能提供约60个岗位。”该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