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37年,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带领千余名师生,辗转跋涉2600多公里,于1940年抵达贵州湄潭。文庙作课堂,桐油灯火映书卷,七年间年弦歌不辍,成就教育史上的奇迹。如今,浙大西迁后代带着父辈的教科书、泛黄毕业照回到湄潭,将历史资料档案捐赠给湄潭。如今文物“回家”让历史可触,这些 “会说话的记忆”,让战火中的读书声、油灯下的演算纸重现温度,续写着浙大人与贵州的情缘。
1937年,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带领千余名师生,辗转跋涉2600多公里,于1940年抵达贵州湄潭。文庙作课堂,桐油灯火映书卷,七年间年弦歌不辍,成就教育史上的奇迹。如今,浙大西迁后代带着父辈的教科书、泛黄毕业照回到湄潭,将历史资料档案捐赠给湄潭。如今文物“回家”让历史可触,这些 “会说话的记忆”,让战火中的读书声、油灯下的演算纸重现温度,续写着浙大人与贵州的情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