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宜居的贵阳
贵阳,简称“筑”,也称为林城、筑城,是贵州省的省会,国务院批复确定的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重要的区域创新中心和重要的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城市。贵阳是贵州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教、交通中心,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和通信枢纽、工业基地及商贸旅游服务中心。是国家大数据产业发展集聚区,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核心区。
生态宜居的贵阳
贵阳历史悠久,自然环境类型多样,水热条件优越,生物种类繁多。处于我国地势第二大阶梯的云贵高原东部。贵阳市所属区域属亚热带范围,是一个海拔较高、纬度较低、冬无严寒、夏季凉爽的内陆山地省会城市。
从古至今,贵阳都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之所以称为“筑城”就是因为古代贵阳这片区域盛产竹子。直到今天,贵阳简称“筑”,虽然是建筑的那个“筑”字,但在表达贵阳简称时,应读“竹(音同)”,因为在古代,建筑的“筑”是通假字,通的便是竹子的“竹”。
生态宜居的贵阳
除了竹子,贵阳还有山地、河流、峡谷、湖泊、岩溶、洞穴、瀑布、原始森林、人文、古城楼阁等三十多个种类自然形态及旅游景点。是首个国家森林城市 、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城市、全国综合性铁路枢纽、中国避暑之都,还曾荣登“中国十大避暑旅游城市”榜首。
生态宜居的贵阳
如果每座城市都有一个代表色,那么贵阳一定是绿色。万绿披筑城,万灵共生息。尤其近十年来,贵阳一路逐绿前行,致力于“千园之城”的建设,将绿意铺满,让生态先行。如今的贵阳,山青水绿,万鸟争啼,遍野生机,是令人向往的生态文明之城,是宜居宜业的品质生活之地。
时代催人奋进,使命激荡人心。2021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殷切希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对此,贵阳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为今后5年生态环境建设描绘出了生动图景。“大力实施大生态战略行动,建成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绿色成为贵阳贵安发展的鲜明底色,“爽爽贵阳‘声名远扬’”!
贵阳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未来5年贵阳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是立足贵阳贵安“山水林田湖草”全要素的生态禀赋,强化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很显然,“绿色”“生态”理念作为指导思想纳入在未来城市建设发展的总体谋篇布局中,亦是这次大会留给贵阳未来发展最动人的旋律。
生态宜居的贵阳
全力推进“生态大保护”、奋力书写“生态大文章”、持续做强“生态大品牌”,多干保护自然、修复生态的实事,多做护山治水、显山露水的好事。贵阳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奋力走出了一条绿色经济化、经济绿色化的发展新路!
(文中资料图片由贵阳市人民政府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