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最美科技工作者丨袁良军:山地里的“追锰人”

动静原创百姓就业
1717806900
积分商场
动静原创

贵州松桃地理位置优越,蕴含大量的锰矿资源,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103地质大队副总工程师袁良军就是驻扎在松桃的一名“追锰人”,从业三十多年来,他在黔东地区新发现的4个世界级超大型锰矿床蕴藏了上亿吨锰矿资源。

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103地质大队副总工程师袁良军:我叫袁良军,主要从事矿产勘察这一块工作。

在锰矿钻孔验证的施工现场,从地面往地下钻孔40米的深处取样出来的每一块岩芯都被完整保留了下来,并且都有自己的专属摆放位置和名字,可用于见矿之后,技术人员对矿体的储量进行估算。袁良军说,这个锰矿勘察点,要钻到地下1800米深左右,才能见矿。

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103地质大队副总工程师袁良军:这些数据要详细的编录和实物保存,用来进行矿体的石油储量估算。

铜仁松桃是全国重要的锰产区之一,与湖南花垣县、重庆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的交界地带被称为中国“锰三角”。1992年,袁良军进入到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103地质大队,在贵州黔东、黔西北地区从事找矿工作。2009年以后,他主要从事贵州黔东地区锰矿地质找矿和重大科研项目。

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103地质大队副总工程师袁良军:我是我们团队核心成员之一,主要工作是锰矿的情况背景、情况规律、预测这一方面。

这个季节,阴雨绵绵,时而冷风过境,不禁让人打起寒战。为了详细记录锰矿钻孔验证施工现场附近的岩石分布情况,袁良军和同事们带着草帽,拿着工作手图,出发前往项目附近的山体上,对周边岩石的颜色、成分、结构构造等方面进行数字化编录工作。

细雨中,路面湿滑,大家鞋上沾满了泥土,身上也淋湿了。但是丝毫没有影响正常工作。袁良军和同事们认真地勘察分析需要标记的岩石点位。

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103地质大队副总工程师袁良军:我们填图必须要亲眼看见,进行描述,照相,把接线点、地质点、地质情况详细地记录到我们的填图系统里面。像我们矿区跑下来至少有六、七十公里,地表采集数据都是靠技术人员来进行,把它如实地反映到资料。

袁良军说,虽然现在科技已经很发达了,运用遥感也能收集到相关数据,但遇到一些细微、不易辨识的情况时,还是要靠技术人员肉眼观察、仔细分辨。但比起以前,现在的条件好了太多,很多高科技手段,也帮了大忙。

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103地质大队副总工程师袁良军:我们会把数据全部导入数字勘察系统里面,进行三维建模。

建模出来以后,每一个地层结构都清晰可见,这样一来,对之后锰矿的安全开采有了很大的技术支撑。

从业以来,袁良军在野外地质找矿和科研一线工作长达30余年,由于工作任务繁重,不分白天和黑夜,节假日加班成了工作常态。他努力突破锰矿找矿关键核心技术,破解固体矿产勘查数字化转型难题,对锰等固体矿产勘查与大数据融合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103地质大队副总工程师袁良军:我们发现了4个超大型的锰矿厂,总量已经超过6亿多吨。为我们国家提供了锰矿资源上的保障。

袁良军作为一名地质科技工作者,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成绩突出,先后获得贵州省人民政府和自然资源部科技成果一等奖,中国地质学会十大地质科技进展和十大地质找矿成果奖、中国地质学会“金罗盘奖”、铜仁市市管专家等40多个荣誉及奖项,并享受贵州省政府特殊津贴。随着大数据的发展,“智慧找矿”已成为袁良军进一步攻略的目标。

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103地质大队副总工程师袁良军:今后,我们要将大数据和勘查融合发展,更省时、省力地智慧找矿。

记者

国静垚 鲍沩

编辑

黎肖肖

责编

吴瑶

编审

庞建宇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