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在贵州体验可感可知的阳明文化! “问道向黔·探寻阳明悟道之路”风物之旅网上阅读量突破1.5亿次

动静原创
1695721920
积分商场
动静原创

9月26日,“可感可知的阳明文化”分享会在贵阳市阳明祠举行。

此次活动由省委宣传部与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联合主办,是 “问道向黔·探寻阳明悟道之路”风物之旅活动的最后一站,现场,多位阳明文化专家学者和知识型博主分享了对阳明文化在当代转化运用的理解。

515年前,王阳明被贬谪居贵州。在贵州,王阳明“龙场悟道”(龙场现今在贵阳市修文县)成为“心学”的起点,传道贵阳文明书院,始论“知行合一”。王阳明一生留下的600多首诗,有六分之一作于贵州。他有3篇文章入选《古文观止》,其中2篇作于贵州。贵州因此被称为“王学圣地”。

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首席执行官陈沂欢从人文地理视角出发,基于贵州山地、水系、城镇的历史发展与特点,生动地将现代意象与当年王阳明入黔之路相结合,分享了王阳明为贵州文教、民族团结以及边疆巩固做出的重大贡献。陈沂欢表示,风物之旅就是地道风物的知行合一,希望能够将一路所学所感进行鲜活宣传,真正地为大众传播可感可知的阳明文化。

贵州大学“阳明学研究中心”主任张明、历史人文博主阎京生、科普作家陈旻、军事博主张祥锋、《博物》资深编辑王继涛等参与主题论坛,分享此次风物之旅中的所感所悟,并为后续贵州推动阳明文化运用转化和“阳明•问道十二境”文旅融合建言献策。

贵州大学教授张明表示,做学术研究一定要走出象牙塔,走向社会、面向民众,参与到文化旅游产业中来,做好“两个结合”。

《博物》资深编辑王继涛认为,加强阳明文化学术研究,不仅要做深做透,更要做巧做准,用好的方式阐释出阳明文化的当代意义,推动文化传播,他本人也会宣传好“阳明•问道十二境”旅游路线,分享给更多朋友。

据悉,阳明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也是多彩贵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阳明•问道十二境”是贵州省根据王阳明在贵州居住期间的生活、悟道以及讲学的行动轨迹发布的文化符号及经典游学路线,包括兴隆书壁、平越思隐、龙场悟道、龙冈开讲、陆广晓发、古道心旅、水西论象、贵阳传道、南庵答和、南祠咏怀、东山遗韵、镇远留书等。

为了加大对“阳明•问道十二境”的宣传推广,9月20日至25日,贵州省委宣传部联合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组织开展了以“可感可知的阳明文化”为主题的2023“问道向黔·探寻阳明悟道之路”风物之旅传播活动,邀请阳明文化专家学者和千万级粉丝的知识型大V横跨贵州七个县(市、区)系统寻访并传播贵州“阳明·问道十二境”。

大家边走边看、边走边悟、边走边发,截至9月26日,本次活动在微博开设的“这一刻我懂了旅行的意义”“贵州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两个话题原创量已达到662条,互动量达7.5万次,阅读量突破1.5亿次。

活动行程路线根据此境奇绝、龙场悟道、知行合一三大部分展开:

在黔东南的黄平县以及黔南的福泉市体味阳明先生笔下“天下之山,萃于云贵,连亘万里,际天无极”的贵州山地特色,以及“鸟道萦纡下七盘”的险峻和奇绝;

走入贵阳市修文县玩易窝,探洞体验“龙场悟道”的彼时彼境;

于贵阳市云岩区、南明区,毕节市黔西市,了解王阳明在当时贵州提学副使席书的邀请下,让阳明心学从龙冈书院的民间传播走向以文明书院为代表的官学传播体系,兴讲学之风,行教化之事。

“通过实地探访,感觉缩短了我们与王阳明先生的距离。”

科普作家陈旻告诉记者,在贵州深切感觉到阳明文化确实可知可感,历史与现代交织,探访当年阳明悟道的真实环境,感受王阳明作为一个普通人的困惑和成长,更能体会信念与选择的可贵。

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首席运营官、总编辑范烨表示,阳明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思想高峰,通过设置话题、设计Q版漫画等方式,希望引导更多年轻人持续关注,未来将在贵州省委宣传部指导下深入参与贵州文化系统传播工程,创新开展多种形式的线上线下活动,联合更多专家学者、行业意见领袖,深入进行学术研究和传播。

见习记者刘鹏程对此文亦有贡献

记者

卓越 杜俊杰

编辑

兰杰欣

责编

龙颖

编排

飞宇

编审

王玺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