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日,贵阳高新区在德福中心链·世界举行清华大学2021级大数据研究生专业实践优秀项目成果汇报会暨2021级研究生欢送会,集中展现31位研究生在清华(贵州)大数据研究生实践教育基地一年半的学习实践成果,并以此为契机持续强化人才联合培养新模式,不断促进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取得新成效。
汇报会上,清华大学信息学院副院长、自动化系主任张涛,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副主任鲁继文,贵州省大数据局副局长李刚,贵阳高新区党工委书记、观山湖区委书记罗杨,共青团贵阳市委书记裴莹蕾分别为2021级6位优秀实践项目研究生颁发荣誉证书,同时还为清华大学2021级大数据(贵州)企业导师颁发聘书。
2021级研究生代表汇报了班级学生参与企业实践项目的总体开展情况,并对 “贵阳市道路事故风险预测”、“基于机器学习的发动机外周缺陷检测”等优秀实践项目取得的成果成效进行详细汇报。
张涛说:“此次汇报会让我看到了同学们在科技方面做了很多结合企业的成果,解决了企业的实际问题,应该是看到清华(贵州)基地人才培养上成功的地方。目前基地的建设已经非常成熟,这已经成为一种值得推广的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未来希望与政府加强合作,探索更多创新的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当前国家也提出了‘东数西算’大战略,面对这么好的机遇,我们能不能把人才培养和战略结合在一起,这是我们目前考虑的,而且下一步要快速做出具体的实施方案来。”
据了解,2021年清华大学共有31位大数据研究生在贵阳高新区清华(贵州)大数据研究生实践教育基地进行专业实践,并跟随高新区12家企业的13位导师开展课题研究,研究领域包含交通、医疗、自然灾害等领域。
作为全省首个创新培育模式政产学研联培基地,清华(贵州)大数据研究生实践教育基地自2019年建成投用以来,已成功探索出政府、学校、企业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截至目前,清华基地已成功在贵州培养清华大学全日制大数据专业工程硕士171名,参与35家企业产学研融合项目(课题)研究180余个,解决了关键技术问题48个。基地在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促进企业和贵州大数据产业创新发展方面,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贵州溪山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董事长龚博翔说:“我们是21年参与到清华学生导师培养中来的,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尤其在贵州大数据的发展过程中,人才是很重要的,这次清华基地高新区的探索给我们打开了新的视野,尤其在我们做‘天眼’(FAST)项目或者其他的项目过程中,清华的学生就能根据他们所学的专业技能,并且能匹配学生背后的专家人才,为我们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攻下了一些技术难题,这种产学研联合培养的模式对我们企业也是非常受益的。”
据悉,研究生在实践企业除了完成自身课题研究外,还参与了企业其他项目累计300余项,其中,专业实践优秀成果累计近60项,部分科技成果已落地转化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不仅推动了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也为 “筑人才 强省会”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清华大学大数据项目2021级班长王雅妮说:“我觉得在贵阳这一年半的时间,除了参与我本身实践企业的项目研究外,我还去了很多公司进行参观,贵阳的发展是非常好的,也是让我有非常大的信心在贵阳留下来发展、成长,我觉得这是在贵阳实践最大的意义。我目前已经向贵阳高新区的两家企业投递简历,对方给出的薪资待遇也还不错,在贵阳发展工作和生活是我后面的计划,我也特别希望清华基地能够越做越好,也希望更多的学弟学妹们加入进来。”
记者:苟明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