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质彬彬,形容一个人的儒雅。那么,什么是“彬”呢?
图1:“彬”字的小篆写法
最早的“彬”字,可查到篆文(见图1),是由“林”和“彡”(音为shān)两部分组成。“林”,象征着“木”的数量丰富,也可以理解为密密的树林。那“彡”又代表什么呢?
《説文解字》:
彡,毛飾畫文也。象形。
意思就是,彡,毛发、饰物、画形、纹样的象形描述。
图2:“彡”字的各种甲骨文写法
再来看“彡”字的各种甲骨文写法(见图2),形态各有不同,表述了“毛飾畫文”的不同形态,比如毛发“髪”、饰物“衫”、画形“影”、纹样“彰”等。这就是古人在造字过程中总结的能力。正是由于这种“提纯式”的造字法,使得我们的文字不需要太多的数量,就可以表述纵横八万里,上下五千年。
再来说“彬”,这里的“彡”代表什么呢?
远古时代,在万木参天的树林下,抬头仰望,相邻的树冠之间会保持一定的间隔,犹如树木间的互相礼让。今天,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树冠羞避”。树与树之间,叶与叶之间,谁也不会把谁的光线遮盖,阳光总是会透过各种缝隙洒到地上,一切都是刚刚好。这就是“彬”的本义,而这里的“彡”就代表了阳光。
图3:“彬”字的字体演变
《论语·雍也》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说的就是,一个人如果过于质朴而不修边幅,就显得粗野;而过于注重个人包装和形象,又显得做作不自然。君子修身要做到二者相得益彰恰如其分,就像阳光射进小树林,留下的光斑和阴影正好吻合,一点不多,一点也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