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宏文表示,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要之路,与工业化互融共进,构成现代化的两大引擎。从我省情况看,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其重要性可以用“四个迫切需要”来概括:一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我们必须通过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二是扩内需稳增长的迫切需要。城镇化是投资的“加速器”和消费的“倍增器”。据研究测算,我省每增加1个城镇人口,可以带动12.6万元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带动2.1倍于农民的消费支出;城镇化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将增加大约45.5万城镇人口,增加27.3万个城镇劳动力,新增1365万平方米的城镇居民住宅。“十四五”时期我省城镇化率要提高到62%左右,相应的城镇化投资将达到3.5万亿元左右,这将有力弥补交通等基础设施投资放缓带来的缺口,是扩大内需的关键领域。三是创造高品质生活的迫切需要。四是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的迫切需要。新型城镇化是乡村产业振兴的“助推器”,是解决农民就近就地就业的“主阵地”,是农村建设发展的“动力源”。
过去11年,我省城镇化率提高了20多个百分点、达55%左右,全省一半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城镇,这是千百年来贵州社会结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个重大转折。可以说,我省城镇化的大踏步前进,为全省打赢脱贫攻坚战、掌握疫情防控主动权、实现“黄金十年”快速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我们将重点围绕城镇“五大提升”(城镇承载能力、城镇经济、城镇品质、城镇治理、城乡融合发展)行动,坚持以城市更新为载体,以城镇“四改”为抓手,努力在以下七个方面发力使劲。
一、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以县(市、区、特区)为单位,2022年编制完成城市更新规划,帮助指导兴义市申报住建部城市更新试点。督促每个市州至少明确1个区县作为省级城市更新试点。
二、扎实稳步推进城镇“四改”。今年,全省计划新开工棚户区改造2万套(户)、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3.7万套(间)、完成棚户区改造12万套(户),完成投资约360亿元;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1.32万户,完成投资30亿元;改造背街小巷2304条,完成投资11.52亿元;完成城建投资1800亿元,新建改造地下管网2100公里,完成投资70亿元。
三、加快补齐市政基础设施短板。一是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有序推进城市(县城)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和易涝点整治。二是推进城市供水设施新建和改造项目建设,提高供水保障能力和服务效率。预计全年新增供水规模4万立方米/日。三是持续推进市政道路建设,提高城市道路网密度和通达性,预计全年新增城市道路300公里。四是大力推进城市社会公共停车位建设,预计全年新增城市社会公共停车位3万个。
四、加快完善住房保障体系。一是加快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二是加强公租房建设管理。三是优化住房公积金管理服务。
五、大力提升城市治理水平。一是逐步实现国家、省、市三级平台互联互通、数据同步、业务协同,推进城市治理“一网统管”。二是开展建筑垃圾治理、人行道路面净化、户外广告设施综合治理等专项整治行动。三是深入实施城市建设安全整治三年行动,健全完善城市应急和综合防灾体系。四是持续开展“强基础、转作风、树形象”专项行动,全面提高城市管理执法队伍政治素质、法治素养和业务水平。
六、持续推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一是建立房地产市场调控长效机制,切实把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责任落到实处。二是开展房地产市场乱象专项整治,加强预期引导,全力防范化解房地产市场风险。三是坚持租购并举,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继续以贵阳市为重点,指导全省中心城区开展住房租赁市场试点。
七、继续支持实施“强省会”行动。2022年,我们将支持贵阳贵安新开工棚户区改造1.44万套(户)、保障性租赁住房3.28万套(间),开工城镇老旧小区改造4.88万户,改造背街小巷500条,新建改造地下管网440公里。
棚户区改造方面,2012年以来,我省累计实施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270多万套,争取中央各类补助资金1200多亿元。目前,我省基本建立城镇住房保障体系,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基本实现应保尽保,中等偏下收入家庭住房保障条件明显改善。2016年—2018年,我省作为棚户区改造工作积极主动、成效明显的省份,连续三年获国务院通报表彰。三年来,我省共获得国家下达奖励资金共34.05亿元,各年度奖励资金总额在全国排名前列。
农村危房改造方面,2012年以来,我们累计实施农村危房改造220万户(其中建档立卡户64.6万户),同步实施“改厨、改厕、改圈”45.5万户,完成农村老旧住房透风漏雨专项整治30.6万户,完成农村人畜混居整治7.12万户。农村贫困人口住房安全实现全覆盖保障,农村人居环境得到全面改善。2017年至2019年,我省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在国家住建部和财政部组织的全国农村危房改造年度绩效考核中连续三年获得全国第一。并于2020年9月作为全国唯一省份参加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的住房安全有保障专题新闻发布会,向全国介绍脱贫攻坚农村危房改造贵州战法。
保障性租赁住房方面,“十四五”期间,全省计划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12.5万套(间),其中2021年已启动0.35万套、2022年计划筹集3.77万套。我省将主要通过新建、改建、改造、盘活存量闲置房源等多种渠道,进一步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推动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化、实物化、清单化。一是抓项目建设。优化项目布局、建设方式、户型设计、投资模式等,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强化质量监督,让住房困难群众“住得进”“住得好”。二是抓项目储备。指导各地分析所辖市区人口净流入情况,结合各地房地产市场、房屋租赁市场以及产业园区发展等,制定年度发展计划,做好项目布局和储备。三是抓运营管理。指导地方结合实际明确保障性租赁住房申请对象、申请条件、申请流程等,制定合同范本,明确双方权责义务,合理设置合同期限,明晰退出标准和程序,并定期发布房源、租赁等情况。建立保障性租赁住房市场联合监督制度,对市场主体实施负面清单管理。
住房公积金方面,一是深入开展归集扩面,支持新市民缴存使用住房公积金。二是大力推进提取住房公积金用于老旧小区改造,服务助力“四改”。三是持续推进“跨省通办”工作,提升跨区域服务能力。四是抢抓“3个100万”发展机遇,推进贵阳、贵安—安顺住房公积金区域一体化。力争到2025年实现贵阳、贵安新区、安顺公积金事务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