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11年的46.5%到2024年的66.49%,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贵定县森林覆盖率持续提升,绿色版图不断扩大的同时,贵定县积极拓宽“两山”转化路径,茶叶、山桐子、刺梨绿富同兴,让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实现“点绿成金”。
在贵定县甘溪国家森林公园内,晨练的人群唤醒了夏日的宁静,在这座离县城仅3公里的“森林氧吧”,人们用运动打开新的一天。
贵定市民 廖祯彧
贵定市民廖祯彧说:“这里的环境非常好,空气很清新,我们这座城市有这样一个森林公园,我们感到很开心。”
好生态不仅带来了好空气,也吸引了纳凉的游客。
广东游客严先生说:“空气很新鲜,环境很美丽,广东现在白天晚上都要开空调,在这里我们都不用。我们准备在这住三个月。”
甘溪林场曾是贵州省县级贫困林场之一,过去为了生存,护林还是砍树,一直是难题。
2012年,贵定县启动林场改革,通过财政出资维持林场运营,实现了从生产销售木材到培育管护森林资源的转变,冲突逐步化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也重新定位。
贵定县国有甘溪林场场长 史禹
贵定县国有甘溪林场场长史禹说:“2014年之后,我们停止了所有的采伐,再也没有采伐过一棵树。通过这10多年的努力,我们的森林覆盖率从85%增加到现在的91.06%,相当于增加了30万株树,可以让身边的群众感受到绿色红利释放。”
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以“绿”为底,贵定将茶叶、山桐子、刺梨作为主导产业的发展思路逐步形成。
眼下正是茶叶管护的季节,在贵定县雪峰茶山上,工人们正在修剪茶树。
贵定县云雾镇雪峰茶山负责人陈娥说:“我们从村里承包了120亩荒山来种植茶叶,在精心管护下,今年清明前的特级茶收获了1500多斤,产值在100多万元。”
贵定县产茶历史悠久,可追溯到唐宋时期,所产的云雾贡茶曾获批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但在发展过程中,因品种良莠不齐,当地茶叶曾一度面临减产困局。2011年后,贵定举全县之力发展茶产业,让老品牌焕发出了新生机。
贵定县茶叶产业化发展中心主任 莫文信
贵定县茶叶产业化发展中心主任莫文信说:“首先我们从茶叶品种入手,建起了茶叶品种基因库,逐年用优选下来的品种在全县范围内推广应用。我们的茶业种植面积从当时的不足10万亩,发展到现在的25万多亩,带动了1.68万户、6.32万人参与,产值达7.5亿元。”
正是看中贵定茶产业的发展潜力,外地客商纷纷入驻“点绿成金”。
贵定县凤凰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冯建萍
贵定县凤凰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冯建萍说:“通过多方面的考察,我得知这边有贡茶,而且生态特别好,于是便投身进来,新建了800亩的有机茶基地。我们去年产值是5000万元,产品销往德国、广州,还有陕西、浙江等地。”
除了茶产业,贵定还把山桐子作为全县三大主导产业之一,山桐子是优质木本油料树种,具有树木生长快、果实含油率高等特点。
贵定县林业局局长 赵兴群
贵定县林业局局长赵兴群说:“山桐子兼具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经济价值在于它的果实可以榨油,出油率在30%左右,另外它是个阔叶树种,生态价值也非常高。我们全县种植了14.28万亩的山桐子,现在有3000亩挂果,预估今年它的产值可以达到1200万元。”
现在,山桐子种苗组培中心已在贵定县建成投用,油料加工厂生产线也进入了最后的建设阶段,山桐子发展全产业链正加速形成。
贵州启越山桐子科技有限公司副董事长 刘锐
贵州启越山桐子科技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刘锐说:“当时考察产业的时候,我们走访了河南、陕西,还有四川、湖北,因为企业生产需要规模化,最终还是选择在贵定县。我们过来之后,建成了从种苗到销售到产品开发的完整全产业链,今年10月份之后开始生产,预计产值明年可以达到8000万元。随着山桐子的陆续投产,我们下一步准备建一个1万吨左右的炼油厂,产值能达到8亿元左右。”
增绿就是增优势,护绿就是护发展。2011年至2024年,贵定县森林面积从111.8万亩跃升至157.5万亩,新增造林23万亩,义务植树140万株。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生动故事还在贵定山水间不断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