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7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以“含新量”“含绿量”提升工业增长“含金量”,是推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贵州在构建贵州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过程中,将把“新”“绿”“金”三字要义贯穿始终,不断提升新型工业化发展成色。
以新引领,着力推进工业产业高端化突破。健全完善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精准对接科研院所创新资源,打造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新型创新联合体等平台,助力产业创新发展。大力推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扶持计划,引导企业面向市场抓产品开发、围绕产品抓技术创新,力争每户优强企业拥有一个以上拳头产品、每个重点产业形成一批关键技术,推动原材料向终端消费品、粗加工向精深加工、低端产品向高值产品转变,不断提升产业链发展层级。
向绿而行,全力推进工业产业绿色化发展。全面推进“双碳”战略,严控“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加快工业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以打造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为抓手,完善绿色制造单位创建和服务体系。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系统,培育一批带动性强、示范性好的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企业。因地制宜加快发展风电、光伏等清洁电力,加大页岩气、煤层气、地热能等开发利用,持续提升清洁能源装机占比,把能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充分发挥贵州生态优势,打足生态牌、做足“绿”文章,围绕酱香白酒、辣椒、茶叶、刺梨、酸汤、天然饮用水等产业,创新打造一批“特色、健康、时尚”的产品,不断拓宽“两山”转化路径。
乘数而上,加快推进工业产业智能化转型。点状突破推动企业数字化改造。重点推动大型企业发挥“领头羊”效应,率先建设数字产线、无人车间、智能工厂、灯塔工厂等应用场景。鼓励中小企业开展办公网络化、管理数字化等轻便应用,采取统一采购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共享数字化转型工具等方式,不断提升企业数字化应用水平。连点成线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坚持“人工智能+制造”,强化行业大模型应用,推动白酒、食品等消费品行业建设全流程质量追溯体系,化工、冶金、建材等原材料工业产业链协同,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行业开展协同研发、柔性生产、视觉检测等。推广数据资产入表融资典型案例,加快发展新兴数据产业。聚线成面推动区域数字化升级。打造智慧园区建设试点,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支持重点开发区建设公共服务平台,链主企业建立国家级工业互联网行业标识解析二级节点。联合华为云、贵州联通等企业,谋划共建数字化转型创新中心,加快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和服务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