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后浪来袭 | “煤矿村青年”穆雷坚持的贵州夜宵品牌

动静原创经济广播
1596346200

在花果园还未建成前,作为贵阳城中村的煤矿村因房屋租金低、离市中心近,成为“贵漂”的聚集地,今天我们《后浪来袭》的主角穆雷,几年前也住在煤矿村,他靠着“众筹”摆地摊、靠着“众筹”开店,一步一步完成自己事业上的革新,最终和朋友做出了“煤矿村小豆腐”品牌。穆雷说,他不仅是做小豆腐,还要打造贵州的夜宵品牌,要让贵州美食走出去。穆雷这位“煤矿村青年”在创业路上都经历了什么?

请一定点开音频慢慢听

请一定点开音频慢慢听

00:00 / -

大红灯笼国潮风,纸鸢挂墙财神陪坐,友谊路的这个烧烤店叫“煤矿村小豆腐”。入店静坐,桌上三盘蘸料一字排开,小葱折耳根点缀,是贵州风味实锤了。好东西需得精雕细琢,老板下功夫做的三款蘸料就深得顾客之心。

顾客严女士:“感觉有一点花生籽的味道,好像是切得特别细的花生粒,然后里面再放点辣椒我就觉得味道还不错,那个茄子我觉得最好吃。”

一天的疲惫尽了,配着滋滋滋的烧烤声咂二两小酒、烫一片五花、再来几块爆浆小豆腐,妙哉。严先生闲暇时间便窝在煤矿村小豆腐这个安逸之处。“去其他家吃我们两个人可能要吃两百左右,但是像在他家吃的话只要一百左右,他这个和一般的爆浆豆腐是不一样的,口感要好一些,我跟朋友经常来。”

物美价廉才有发展空间和市场,“煤矿村小豆腐”实惠的价格源于其老板之一穆雷摆地摊的经验,2015年还在重庆读大三的穆雷与来自烤肉之乡齐齐哈尔的同学李长志用北方的烤肉搭配南方的辣椒面,开始了“南北结合”的烧烤摊的旅途,起名叫“北木南烤肉和酒”。

穆雷说:“我说我们贵州辣椒面特别香,他说我来自烤肉之乡齐齐哈尔,我们那儿有厉害的腌料,当天两个人就商量,一人掏了五百块钱,我连夜打电话给我贵阳的朋友,把桌子炉具还有豆腐给我运过去,第二天就出摊了。因为时间比较赶也没有做充分的准备,全都是让同学室友来帮忙,当时也没有钱,总共就一千块钱的创业基金,还不够买板凳的,所有的板凳全都是去学生寝室里面找同学要,出摊第一天我记得很清楚,卖了43块钱。”

穆雷

靠着朋友同学的众筹,穆雷和李长志的烧烤摊顺利开张,首战因准备不充分盈利不佳,年轻人心中那团炙热和不败的火焰依旧支撑着他们前进。在南刀北剑征伐之下,穆雷与李长志所到之处皆是败将,从一无所有到傲视重庆市中心烧烤摊,穆雷他们只用了一年的时间。

穆雷说:“后续慢慢从四张桌子做到六张、八张十六张,每天的菜基本上都是卖完的,我们做的时候周边,市中心一公里范围内有43家烧烤摊,我们的生意是最好的,而且基本上天天爆满,来晚的话是没有位置的。”

但一年过后,当毕业季携着激情和落寞一同走到穆雷面前时,他们又开始躁动不安了,烧烤摊依旧热火朝天,但穆雷的心却冷下来了,走或留,他在面临着一个新的抉择。“我们面临着大学毕业,很多同学就找了很体面的工作,我们两个感觉好像在当一个土老板一样,父母谈及到是干嘛的:摆地摊的,就感觉好像做得不是一件很体面的事情。”

在这样的选择面前,穆雷带着不甘暂时屈服于现实,他离开重庆回到贵阳,在设计院找到了一份实习的工作。无数家烧烤摊在重庆市中心开张又倒闭,或许会有人一顿,怎么再也找不到“北木南烤肉和酒”,而种种惋惜也好似快餐迅速地淹没于时间沙漏。穆雷在设计院也开始跟着贵州大学的窦哥学习新的技能,他以为自己的一生也许就在工地上度过了,但某次窦哥因涨薪的大喜事请他们吃饭时说的话又触动了他蠢蠢欲动的心。

穆雷说:“他去设计院已经差不多两年了,他说他的工资从4300多涨到了4700多,一个月涨了上400块钱,然后我就在想,他是硕士研究生,我是一个三本生,我对比窦哥我没有太大优势,我在这里待个十年八年也拼不过他,就想着还是算了,干脆出来自己创业。”

穆雷从设计院辞职以后,花了两个月的时间去安顺学做裹卷,学成后去到重庆售卖,生意依然火爆,但因为单价低利润薄难以持久,这时李长志也辞去了在互联网公司的工作,两个人又重新聚在一起,壮大了队伍,重新启程。“就五个人组建一个团队,第一是当时拿到一个众筹的概念,我们没有钱创业怎么办?那就众筹呗,第二就是分工明确,团队有一个专门负责设计版块,我负责产品版块,还有一个专门负责融资版块,每天约不同的人到奶茶店喝茶,给他们说项目。当时开第一家店我们是融了16万资金,有50个股东,包括我们的老师、同学、房东还有社会上的一些人,三个月就回本了,回本马上又开第二家,又融了16万,到第四轮的时候是直接融了160万,就开了一个比较大的店。”

2016年,365天,从放弃烧烤摊到进入设计院,辞职做裹卷到转行重新做烧烤,穆雷已经经历了三起三落,但终归他的梦想之车上了高速。“北木南烤肉和酒”重新启航后,依旧乘着“众筹”之风,规模不断扩大,短短两年就在全国开了两百多家加盟店,在此期间,穆雷学习到了很多的新东西,他也在想这些东西是不是也能运用到贵州美食的发展中来呢?“学到了要教人,挣到了要分人,那我就觉得我学到一些连锁的加盟的东西以后,我也希望能够产生一个贵州的品牌,走出去。”

离开了“北木南烤肉和酒”,穆雷回到煤矿村,与高中同学郭倚作高谈阔论惺惺相惜,又聊到老家息烽的小豆腐,两人一合计,那就做个“小豆腐”的品牌吧,冠以“煤矿村”之名,也是承载着煤矿村年轻人所有的梦想。“煤矿村其实承载了很多年轻人的梦想。有一个三十多岁的人说:现在感觉一个人累的时候下午吃完饭去煤矿村走一走,想一想当初一无所有的时候是多么地努力和拼命。我想煤矿村这个地方还有很多很多像我一样从地方上上来的年轻人想要在贵阳这座城市立足,我也希望煤矿村这种精神能够一直承载下去。”

从做品牌的角度出发,他们踏遍贵州每一个山旮旯,息烽的小豆腐、六龙的手撕豆干、盘县的乌洋芋等等在“煤矿村小豆腐”烧烤店纷呈,穆雷从质出发,全力以赴。“小豆腐不用说了,这是我们自己做的,用井水做的,蘸料是我们自己调配,这个炉子全市面上你找不到同款,这是我们找厂家重新开模做的,代价很高,开模费用都是二十多万,店内所有的装修设计全是自己做的,‘国潮'这个概念18年应该也是我第一个引进的,前前后后投入都差不多两百万,我们一直都在做贵州美食的路上。”

年轻人的新意层出不穷,行程上陡峭之路也长存,但他们信念与坚持大旗不倒,也正是90后的无惧之光让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闪闪发光。“我们是一群充满梦想、勇于担当的年轻人,我们要做贵阳夜宵界的行业标杆,坚决用真材实料打造贵阳夜宵文化名片,这是我们现在要做的事,也是我们做这个品牌的初衷,也希望贵州有一个宵夜品牌能代表贵州走出去,就像老凯俚酸汤鱼一样,成为贵州旅游文化的名片,这也是我们团队的一个精神。”

采访:许蓉     

 配音:陈垚       后期:天诚

编辑

天诚

责编

李雨霏

编审

杨虹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查看更多
已经到底了
这里还没有新评论~
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