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市种植有200万亩辣椒。产业规模位居全国地级市第一位,近年来,围绕辣椒这一特色产业,遵义市不断推进其标准化、品牌化建设,从种质资源优化、产业链条培育、智慧平台建设等全方位统筹推进。金秋9月,正是辣椒丰收的时节。今天我们一同去探访这一抹靓丽的“遵义红”。
在卫星的“眼”中,遵义市新蒲新区永乐镇山堡村的坡地梯田上,15年来总会准时披上绿装,似乎从未改变。但如果走进这片田野就会发现,15年里这里培育的作物,价值已经全然不同。去年,永乐镇山堡村荣获第十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认定,这一“品”就是山堡村4500亩的辣椒。现在,椒农们正在采收的就是在5月初栽下的朝天椒。
遵义市新蒲新区永乐镇山堡村村民 吕霞
遵义市新蒲新区永乐镇山堡村村民吕霞说:“现在都是统一品种、统一育苗、统一移栽、统一收购。今年鲜椒行情特别好,家家户户都很忙。现在的收入比以前好,我也比以前有信心了,想买车的就买车,要买房的就去买房。”
遵义市新蒲新区永乐镇山堡村党支部书记 村委会主任 盛吉韦
遵义市新蒲新区永乐镇山堡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盛吉韦告诉记者:“我们山堡村种植的是朝天椒1、6、8号,亩产值在6000至8000元。每家每户都是职业椒农,每家都种植有10亩,大户有40多户,每家都有30亩以上的土地种植辣椒。”
简单的“统一”二字,背后却是一个为期三年的“辣椒换种”大工程。 全国十大名椒里,遵义朝天椒排第一,靠的正是一份“品味温醇、香辣协调”的特色。但零散种植会造成品种杂、品质乱等问题,为了稳定“遵义辣椒”的地域特色和品质口碑,三年时间,遵义市已经累计在100多万亩的土地上,种上了能代表当地特色的“朝天椒系列”。
遵义市种植业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 毛东
遵义市种植业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毛东告诉记者:“有特色,产业才有价值。换种工程,就是要让遵义土地上产出的辣椒,保障特色、保障品牌,让我们遵义的辣椒在全国的‘江湖地位’得到巩固。只有数量与质量并重,农业产业才能实现效益升级。”
产业升级,科研攻关要走前列。山堡村和周边3万亩土地种植的辣椒苗,全都在虾子辣椒智慧产业园统一育出。这些种子,都是经历了科研人员十余年选育的优质品种。
遵义市农科院辣椒研究所副所长 田浩
遵义市农科院辣椒研究所副所长田浩说:“我们以贵州为主,辐射省外和世界的辣椒种质资源,进行广泛的收集,再经过评价和鉴定、有效保存。在这个基础上,采用传统育种方法加上分子标记和基因编辑等现代技术手段,实现新的地方品种升级换代,选育出抗性更好,产量更高,品质更优的地方种质新品种。”
从2017年起,卫星记录下了这个集研发、育苗、种植功能于一体的辣椒“大观园”的诞生,周边路网的配套提升,让每年春季的7500万株辣椒苗,能更快地运抵各个乡镇村寨。而与此同时,10公里之外,一整套辣椒加工链条和销售渠道的布局培育,也留在了卫星的图像记录中。
在全国的辣椒市场上,“中国辣椒城”一定是个响当当的名字。2014年,中国辣椒城从一片荒地中拔地而起,作为第一个以辣椒单品为主体的综合性全产业链的国家级市场,几年时间里,这里成长为了全国最重要的干辣椒集散地、西南地区最大的辣椒交易中心。现在,这里引入了25家企业,建设了4栋冷链库房,年均交易量达23万吨,交易额48亿元。能实现生产、加工、储存、配送全产业链一体化运作。
贵州贵三红食品有限公司,每天有100吨辣椒装车,发往全国各地。
贵州省贵三红公司总经理 骆弟益
贵州省贵三红公司总经理骆弟益告诉记者:“我们为李子柒开发的贵州糟辣酱,从去年的11月份到今年的5月底,已经累计生产了货值500多万元的糟辣酱。公司在整个贵州省发展了20多万亩辣椒种植基地,种植的主要是遵义朝天椒系列,从原料端解决了辣椒的标准化问题。每一年生产辣椒制品3万吨以上,还部分出口到俄罗斯、加拿大、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中国辣椒城副总经理 姜大伟
“中国辣椒城的生命力,在于打造了整个辣椒产业链的平台,将商务、结算、加工、冷链、物流等功能融为一体。建成以来,让遵义辣椒的总量得以提升,培育了一些有竞争力的企业,通过辣椒指数化信息指导市场,然后通过市场指导生产。在2020年交易额达到了48个亿,直接带动遵义辣椒年交易量80.3个亿。我们的目标是打造全国辣椒贸易集散中心和市场。”中国辣椒城副总经理姜大伟表示。
规模化、集群化、高端化、国际化,遵义辣椒的全产业链发展路径,也如同朝天椒的名字那样——“向上生长”。小辣椒焕发了大能量,2020年,遵义市辣椒种植面积超过200万亩,鲜椒产量超过200万吨,辣椒综合产值超过200亿元,而这三个“200”则让130万农户受益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