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走在肇兴侗寨的石板路上,抬眼是有着千年历史的鼓楼群,随手就能买到一杯印着蓝靛染画纹的奶茶。
在侗寨1.3平方公里核心区,民宿和茶饮店铺有261家,几乎每走3步就能遇见一家相关店铺。
来自广东的杜女士正在咖啡馆里阅读,在她看来,假期放下手机看看书,喝杯咖啡非常舒适放松。
“侗寨的生活节奏非常慢,村民也很淳朴。”汤女士已经是第二次到肇兴了,放松的节奏让这里成为她的假期首选。
在侗寨,鼓楼、风雨桥、戏台等公共建筑约占整体村寨面积的30%,商家们费尽心思将侗寨的人文风貌装进窗子里。
这家今年开业的民宿打造出“开窗见鼓楼,下楼喝咖啡”的入住体验,吸引了众多游客。
“我们家有整栋楼,但是只做了6间房,就是希望每间房都可以看到鼓楼。”肇兴侗寨某民宿负责人石红琼告诉记者,鼓楼是肇兴侗寨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她还将一楼的咖啡店做成开放空间,让游客能够欣赏着鼓楼,一边交流一边放松。
石红琼说,她想将咖啡店做成一个社区店,让游客不是买一杯就走,而是为游客提供情感交流的场所。“客人们很喜欢我们这里的入住体验,开业三个月来我们的入住率都保持在90%以上。要提前一个月订房。”
在侗寨,沿河而建的图书馆咖啡店,把餐桌架在田埂上的稻田咖啡店,都在为侗寨的闲适加码,以创新消费业态吸引游客。
“我们店的书柜大概有7米高,全部图书有1.5吨重,大多是一些文化类、哲学类和儿童图书。进来我们店的客人可以把旅行的节奏慢下来。”肇兴侗寨某咖啡店负责人程婧说。
广东人袁家栋则将自己新开业的咖啡馆设在稻田里。“把我们的生活也融入到自然当中,这里春天的话有油菜花开,七八月份金黄的水稻,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景观。”
肇兴侗寨拥有侗族大歌、蓝靛染工艺等多项非遗和黎平扁茶、侗家油茶等丰富传统文化。
在侗族文化展示中心,蓝白相间的蓝靛染布艺打造出一个个出片的打卡地;在新茶饮店,黎平扁茶和龙井工艺结合的新品种也成为畅销的伴手礼。
游客郭女士正在展示中心的染坊外进行旅拍,她特意选择了当地特色的蓝靛染衣裙。
“游客可以体验做一份蓝靛染的纪念品,累了可以来这边休息一下,喝点东西。”肇兴侗寨侗族文化展示中心茶饮店主理人陆文锋说,赶在“五一”假期前店铺升级开业,打造了一些更出片的拍照点。
深耕当地茶饮文化的某茶饮品牌主理人肖萱则将创意放在伴手礼上。结合当地特有的黎平扁茶和龙井茶的制作工作,他们开发出新品种,还制作了酥点、零食等茶点供游客购买。
侗寨内,民族文化有了新的打开方式,今年,黔东南州专门成立副县级景区管委会,为肇兴的环境整治、服务提升和行业管理提供支持保障。
寨门外,当地正在全力打通联动周边文旅的神经末梢。在一码游贵州APP上,从肇兴侗寨到堂安侗寨到岜沙部落的民俗文化体验游成为热门路线。
今年,黔东南州旅产集团新成立了三家子公司分别运营肇兴在内的三个重点景区。新推出的智游黔东南小程序上,规划了20多条旅游线路,将景点串珠成链,推动全域文旅发展。
“我们已经开通了景区的直通车,从凯里南、榕江、从江三个高铁站到西江、镇远、肇兴三个核心景区的直通车已经运行,三个核心景区之间以及到附近的部分景点景区的直通车也开通运行。”黔东南州旅游产业发展集团肇兴运营公司董事长王媛媛表示,当地正在加大景区互联互通,提升服务品质,吸引游客多走一走,看一看。
古老的侗寨里,商家选择拆掉围墙,让文化自然流淌;“土特产”转身成为时尚伴手礼;侗文化的基因被放入一杯咖啡里。这些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民族特色在利用中更加鲜亮。我们也看到,全域旅游的发展,正在把贵州的文旅体资源进一步整合,让更多的游客能够全方位、沉浸式地体验“多彩贵州”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