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黔境定格 社会开新——清代贵州
随着政权的巩固,清政府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恢复或新创官学,鼓励民间办义学,完善教育体系。有清一代,文教兴盛,贵州文人群体崛起,才贤辈出,在艺术、学术等领域成绩斐然,对全省乃至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亦作出了重要贡献。
兴义笔山书院:创办于清代乾隆年间,由当地士绅和民众自发筹资兴办,是贵州较大的书院之一。清末,维新思想在此传播。辛亥革命以后,这里走出的一大批杰出人才,分别活跃在贵州及全国的政治、军事、经济和科教舞台。
袁思韡(1837-1888),字锡臣,号稚岩,贵州贵阳人。同治八年(1869)举人。曾入两广总督张之洞幕府。工诗文,擅绘画,精书法。有《双印斋诗存》传世。
袁思韡荷花团扇面页
袁思韡设色山水册
图为袁思韡荷花团扇面页和袁思韡设色山水册。其中,设色山水册共有十二幅作品,或水墨画成,或墨稿上再上色。山水册中有远山亭榭;有夕阳西下,群鸟暮归;有江中帆影;有山壑村居,十二帧画,构图各一,技法丰富多变,比较集中地反映了袁思韡在山水画上所涉及的古人风格,展示了其山水画的功力。
陶廷杰行书折扇面
陶廷杰(1785-1856),字子俊、涵之,号莲生,贵州都匀人。嘉庆十九年(1814)进士,授庶吉士、翰林院编修。历任湖广道监察御史、山东道监察御史、甘肃按察使、陕西布政使、陕西巡抚等职。道光七年至十年(1827-1830),主讲于贵山书院。曾捐资给南皋书院并助修都匀文峰塔。
陶廷杰楷书册页
陶廷杰喜诗文、善书法。图为陶廷杰楷书册页,可以看出其笔画严整规范,结构方正稳健,线条自然流畅。
何威凤书画扇面集册
何威凤(1853-1918),字翰伯,号东阁、藻篁,因嗜琴、棋、书、画、诗、酒、花成癖,别号“七癖”,贵州清镇人。光绪十一年(1885)举人。
何威凤擅诗文,工书画。他的诗寄情托意,极富联想,平淡中凸现其独特人格;他的书法以楷、隶、行见长,尤精于楷书与汉隶对联;而他的画则画凤最多,以画凤最精,以画凤最为世人所重。
赵以炯等楷书扇面
赵以炯(1857-1906),字仲莹,贵州青岩人。光绪十二年(1886)丙戌科殿试一甲一名,为云贵两省自科举以来“以状元及第而夺魁天下”的第一人。先后任翰林院修撰、四川乡试副考官、广西学政及会试同考官。二十六年(1900),回乡丁优,主讲于贵阳学古书院,平生工文善诗。与康熙年间武状元曹维城、光绪年间文状元麻江人夏同和、遵义人探花杨兆麟称为清代贵州“三状元一探花”。
这些文物不仅是对那个时代文人墨客艺术成就的见证,更是对贵州乃至中国传统文化深厚底蕴的生动诠释。
制图:王珺璐
资料来源:贵州省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