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牢记嘱托 展现新风采】【黔山贵水领袖情·回访记】 从“民生标尺”到“幸福图景”:花茂村书写乡村振兴新答卷

动静原创
1743594600
积分商场
“党中央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笑还是哭。”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花茂村考察时的深情寄语,如春雨般浸润着这片红色土地。十年来,这句质朴的话语早已化作丈量民生温度的黄金准则,如今的花茂村,现代农业成为了基础产业;村里的土窑生发出了红红火火的文旅产品;超市里摆满了村里的农特产品。幸福的日子和百姓的笑容成为了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实践。
动静原创

秀美乡村 留下看得见的“乡愁”

眼下,花茂村千亩油菜花花开正盛。金黄的花田和白墙青瓦的黔北民居交相辉映,游客们满眼都是看得见的乡愁。

“这里的乡村面貌很好,很美丽。”来自浙江的游客张士国用无人机拍摄下春日的花茂胜景。

游客郑红则一边拍照一边感叹:“让我们回忆起了小时候的场景。”

2015年,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来黔考察就深入遵义市花茂村,彼时的贵州,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贵州群众的生活让总书记十分牵挂。

“总书记来到我们花茂村说,‘怪不得大家都来,在这里找到乡愁了。’”回忆起十年前的场景,遵义市播州区枫香镇花茂村党支部书记彭龙芬依然激动不已。

“这些年,我们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把村庄作为景区来打造,把乡愁作为文化来传承,让更多的游客在花茂村感受到自然风光、乡愁味道。”彭龙芬介绍,花茂村,打造了造纸文化、乡愁集市、我在花茂有块田等11个各种各样的农文旅融合场景。

“在乡村旅游上,我们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打造花茂村,让产业更兴旺、生态更宜居、乡风更文明、治理更有效,让村民腰包鼓,笑容更加灿烂。”她说。

土陶罐中煨出幸福产业

在村子的小院里,总书记温暖的话语直抵人心:“党中央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笑还是哭。”

十年来,花茂村的百姓感恩在心,接续奋进。让过去的“荒茅田”变为远近闻名的小康村。

花茂土陶非遗传承人母先才和他家的盬子鸡

在总书记到过的制陶工坊,手艺人母先才将传统技艺发扬,烧制的盬子结合当地土鸡打造出特色美食盬子鸡,产业链越拉越长。

十年来他家的年收入番了不只十倍,还带动了10多位村民增收。

“我家里还保存着村里最后一只土窑。”在已经废弃的土窑旁,母先才家的新产业红红火火。

“我们把以前土窑的柴棚改成了蒸盬子鸡、卖土特产的地方。”母先才介绍,现在,他家一年可以卖出数千个盬子,旺季一天可以卖出八九十锅盬子鸡。

“当时总书记嘱托,一定要把我们传统的土陶产业留下来,让更多的人看到,乡村振兴让我们的传统手艺活了起来。”母先才希望,村里的旅游越来越好,更多的手艺人能共同致富。

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当地将特色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高度融合,2015年遵义市设立了专门的机构,让花茂以及相邻的苟坝、土坝三个村一道,以红色文化、土陶文化、农耕文化为主题,走“农旅文一体化”发展路子。

目前,辖区内有9家民宿、12家餐饮,还有村民自建的农家乐、乡村旅馆40多家,吸纳2000多名群众灵活就业。

“从2015年到现在,经过我们院子的游客是上千万。有上百个国家的人到过花茂村。”遵义市播州区花茂村红色之家农家乐负责人王治强说,“作为农村一个小山村,这是以前我们想都不敢想的。总书记的嘱托我们牢牢记在心中,一直都在撸起袖子加油干,把幸福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

现代农业实现家门口就业

现代农业是花茂村的基础产业,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村里智能温控大棚时说:“我到这里来,主要就是看中你们对农民的带动作用。”

十年来,当地采取“村党组织+合作社+农户”方式,打造万亩田园产业综合体,带动上千户农户增收。

“这两年,我们在生产模式上有所转变,以前是计时工资,现在改为计件工资。”遵义绿侗九丰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何万明表示,生产模式的转变带来了更高的农民受益。

“现在,由几个人承担一个大棚的全部生产任务,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通过产量来分成。”何万明介绍,现在一个技术能手一个月能挣四五千块钱。

超市货架上的民生之变

“好日子是干出来的。”总书记的殷切嘱托激励着百姓们迈入全面小康,奔向乡村振兴。

在花茂村村民涂华琴的超市货架上,琳琅满目都是当地的特色优质农产品。勤劳的村民用智慧和汗水将初级农产品加工、创造,既增加了销量,又提升了产品附加值。

“当时习总书记问我卖得好不好,老百姓爱买什么。”回忆起十年前和总书记交流的场景,涂华琴说:“那个时候只有日常的几十种商品,现在我们开设了农特产品专区,货架上有我们当地的米、酒、辣椒,还有文创产品构树本子,村子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花茂村村民涂华琴展示超市农特产品专柜

涂华琴兴高采烈地介绍起自家的超市,她说,现在村里的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老百姓时常会在广场上跳舞。“我想给总书记说,我们现在一天天日子充实得很、开心得很!”

过去十年间,花茂村累计接待游客近9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37亿元;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2607元增加至27454元,村级集体经济积累从26万元增加至1402万元。

花茂之变,是“让广大农民共享农村改革和发展成果”的生动缩影,党的好政策正转化为百姓脸上的幸福笑颜。

“农村道路整通了,水也整通了,种庄稼不费力了。这些年,我家从原来的木房子,变成现在两层楼的砖房了,日子肯定越过越好了。”村民王安凤说。

“村子里建了大棚,在家门口就可以找钱,开心的日子过得好,我们都不用出去打工了。”村民王世婵说。

遵义市播州区枫香镇副镇长康云波说:“我们会牢记总书记的嘱托,继续感恩奋进,围绕主导产业,加快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推进农业和文化深度融合,丰富旅游业态,相信在总书记的带领下,我们花茂村明天会越来越好。”

播州融媒 蔡城池

记者

刘粒粒 梁林杰

编辑

代丹妮

责编

朱彬

编排

陆勇

编审

罗阳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