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3日,贵州省全国人大代表杨昌芹带着亲手制作的竹编水杯、竹编篮子和竹编配饰等手工艺品,从贵阳龙洞堡机场出发,前往北京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这些精美的手工艺品,不仅是她对竹编事业的执着坚持,更是她多年来致力于乡村振兴和非遗传承的生动见证。
杨昌芹是贵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赤水竹编”的第六代传承人。她出生于贵州赤水,从小与竹子为伴,凭借着对竹编技艺的热爱和执着,她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十余年来,杨昌芹通过不断创新,将传统竹编技艺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开发出竹编水杯、竹编茶具、竹编配饰等一系列产品,深受市场欢迎。
“想让更多的人知晓我们的非遗竹编产业,因为竹编既可以作为非遗的文化传承,也可以作为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杨昌芹自豪地说。她创办的赤水市牵手竹艺发展有限公司,不仅让竹编技艺焕发出新的生机,还带动了当地3000余人就业增收。公司中超过80%的员工是留守妇女,她们可以在家灵活就业,既能照顾家庭,又能增加收入。
杨昌芹表示,通过将竹编带上人民大会堂,可以让更多人了解赤水竹编,推动非遗与现代生活的融合。“接下来,我们会着手推进文化和产业进行联动,用我们的文化产品品牌引领我们的市场产品品牌,用文化引领市场,用市场养活文化,这样我们的非遗才能获得更好的传承发展。”
“希望通过我和我们团队的努力,能够在乡村振兴领域做成一道标杆,这样就能够让更多的人看到希望,让年轻人在广阔农村也能干成事、干好事,愿意回到家乡发展产业。”杨昌芹说。她的行李箱里装着的不仅是竹编工艺品,更是对家乡人民的深情和对乡村振兴的坚定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