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年龄,胃也有"胃龄"。随着年龄的增长,胃会发生退行性改变,一般在45岁左右开始衰老,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胃黏膜萎缩。
上海仁济医院教授房静远和他的团队据此提出胃龄的概念,用来代表胃黏膜萎缩退变的程度。
通常来说,胃龄应该跟实际年龄相仿,若胃龄小于实际年龄,说明胃腺体功能比较健康;若大于实际年龄,说明胃提前衰老了。
如今,很多年轻人外表青春靓丽,却有着一个"老龄胃"。权威专家提醒你导致胃病的几大原因,并教你走出养胃误区。
胃"老"的人,患癌风险大
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朱海杭教授介绍说:"来我们医院消化门诊看胃病的患者,1/3都是年轻人,而且近些年还有增加的趋势。"
拿萎缩性胃炎来说,早在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就把萎缩性胃炎确定为胃癌的癌前期病变。也就是说,胃龄比实际年龄大得越多,癌变风险越大。
朱海杭介绍说,尽管得了萎缩性胃炎并不一定会导致胃癌,但相较于中老年人,年轻人患慢性萎缩性胃炎后,病程更长、更容易造成肠上皮化生或异型增生,大大增加了患胃癌的几率。
很多年轻人对胃衰老没有意识,导致胃癌患病率增加。与30年前相比,近5年来19~35岁的年轻人胃癌发病率高了一倍。
过去认为胃癌是老年病,但我国年龄小于30岁的胃癌患者占所有胃癌患者的7.6%,且发病年纪越小,恶性程度越高。
这些都与很多年轻人不良的生活、工作习惯密切相关,而这些因素使胃病成为当下较为显著的"现代病"。
6件事导致"胃老先衰"
胃病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是各种不利因素累积所致。一些不良生活习惯也会导致"胃老先衰"。
高油高盐口味重
许多年轻人口味重,喜欢辛辣、油腻、高盐的食物。
经常吃快餐、油炸食品、腌制或熏制食物,夏天爱喝冰镇啤酒、吃辛辣烧烤,冬天又喜欢吃滚烫的麻辣火锅。
高盐食物会直接损害胃黏膜,增加胃癌风险,油腻食物会刺激胃液大量分泌,久而久之造成胃黏膜的糜烂溃疡。
过度疲劳常熬夜
良好的睡眠对胃的健康至关重要,熬夜和失眠是现代人的通病。
若睡眠质量下降,胃肠道的动态平衡会被打破,第二天,人没有精神和食欲,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引发萎缩性胃炎、胃溃疡等疾病。
如果人长期处于体力透支和疲劳状态,会导致胃肠供血不足,分泌功能失调,胃酸分泌过多,伤害胃黏膜。
情绪不佳压力大
胃有人体"第二大脑"之称,是最容易受情绪影响的器官之一。
工作生活压力大,可能导致睡眠变差,易产生紧张、焦虑、愤怒、抑郁等不良情绪,并通过大脑皮质传递到植物神经系统,引起胃血管和幽门痉挛,分泌过多胃酸和胃蛋白酶,使胃黏膜保护层自我消化受损,产生各种不适症状。
同时,肠胃不舒服又会加重不良情绪,造成恶性循环。
抽烟酗酒无节制
饮酒会直接刺激胃黏膜,使其发红、充血、水肿,形成糜烂、溃疡,甚至造成胃肠出血。
酒精入血后还会令交感神经系统兴奋,间接造成胃酸大量分泌、胆汁倒流,加重胃黏膜损伤。
香烟中的尼古丁会强烈刺激胃黏膜,引起黏膜下血管收缩、痉挛,减少一种胃黏膜的保护因子"前列腺素"的合成。吸烟能刺激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加重对黏膜的破坏,形成溃疡。
幽门螺杆菌感染
在我国,50%的人感染幽门螺杆菌,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年轻人,大大增加了胃黏膜萎缩的风险。
数据显示,80%以上的萎缩性胃炎患者伴有幽门螺杆菌感染。
滥用药"抱薪救火"
很多人有了胃痛、恶心、呕吐等症状,认为是小毛病,随便吃点药就扛过去了。事实上,滥用药物可能给胃带来更严重的损害。
很多药品,如解热镇痛抗炎类(阿司匹林、扑热息痛、止痛片)、非甾体抗炎药物(消炎痛、布洛芬)、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类(地塞米松、可的松)等,都可能直接或间接损伤胃黏膜,引起炎症、溃疡,甚至胃出血、穿孔。
此外,用药时间不当、剂量过大或多种药物同时服用等做法,也容易给胃带来损伤。
得了3种慢性胃病怎么办
1.慢性胃炎:最常见的胃病
慢性胃炎是指由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如幽门螺杆菌感染、胆汁反流、长期饮浓茶等不良习惯均可引发。
它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上腹部不适和隐痛、嗳气、反酸、恶心、呕吐等。在临床上最常见的是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
其中,萎缩性胃炎有癌变倾向,除控制症状外,需要定期复查。
非萎缩性胃炎一般没有癌变倾向,但仍会出现腹痛、反酸等症状,需要药物治疗。
慢性胃炎病程缓慢,经常随季节、生活习惯的改变而反复发作,很多时候与饮食和生活习惯密切相关,这类患者要注意饮食。
多吃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食用的主食、蔬菜及鱼肉等,特别是豆类、花生米等硬果类都要煮透、烧熟,使之软烂,便于消化吸收。
吃新鲜而含纤维少的蔬菜及水果,如冬瓜、黄瓜、番茄、土豆、圆白菜、大白菜、苹果、梨、香蕉、橘子等;尽量不要空腹食用水果,以减少生冷食物对消化道的刺激。
避免刺激性食物或饮品。戒烟,忌酒、浓茶,不吃辣椒、芥末等刺激性强的调味品。
拒绝食用过甜、过咸、过浓、过冷、过热、过酸的汤类及菜肴。
2.胃溃疡:不加处理会癌变
胃溃疡大多是由于长期精神紧张、饮食无规律、饮烈性酒、进食刺激性食物以及寒冷等,造成胃液分泌紊乱,胃酸和胃蛋白酶对黏膜自身消化,导致其受损。
患胃溃疡的患者,食物的性质可影响胃痛的发作时间和程度,进食量也与胃痛的发作有关。
需要提醒的是,如果对胃溃疡不加以处理,就可能发生癌变,患病后要先经过正规的处理和治疗,保证足够的疗程。
因为有时症状减轻并不代表溃疡的愈合,所以即使疗程结束后,也要进行胃镜复查,以确保溃疡愈合。
胃溃疡患者日常饮食宜选择易消化的食物。
注意饮食调理养护,有规律地定时定量进食,以维持正常消化活动的节律。切不可饥一顿饱一顿或不吃早餐,尤其应避免暴饮暴食。
吃饭时,应该彻底咀嚼食物,使食物充分与唾液混合,有助消化。
对于伴有出血等并发症的胃溃疡患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饮食管理。
忌食煎、炒、油炸类食物和辛辣刺激性食物,忌烟酒、浓茶,少喝咖啡,避免食物过冷或过烫。忌吃粗粮、粗纤维蔬菜、生硬水果。
3.胃食管反流病:与生活习惯有关
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胃酸不能正常向下进入肠道,而是向上反流到食管下段所引起的不适。
该病近年增长较快,是功能性疾病的一种,精神心理因素是其重要原因。
胃食管反流病病程较长,容易反复发作,但只要及时、正规、足疗程治疗,就能缓解症状并保证良好生活质量。
保证心情愉悦。由于精神紧张和焦虑等情绪变化会降低食管下段括约肌张力,因此缓解精神压力、保持心情愉快很重要。
少食多餐,可随身准备苏打饼干等食物,当出现腹部不适时少量进食。
饮食宜清淡,建议患者适当增加蛋白质摄入,如瘦肉、鸡蛋白、牛奶、豆制品等。
晚餐不宜过饱,睡前2~3小时避免进食;对于夜间有不适症状者,建议抬高床头。
忌辛辣、刺激、生冷和难消化食物,如辣椒、冰激淋、番薯。
肥胖者腹腔压力增加易促进反流,因此烹调宜煮、炖、烩为主,尽量不要进食煎炸食物等,减少高脂肪食物摄入。
别被养胃4个误区坑了
很多人对胃病的注意事项,或多或少都有些了解,但其中也有不少误区需要纠正。
误区1只喝粥有助消化
很多胃病患者担心消化不良,经常只喝粥、汤等流质及半流质食物。但这样的饮食往往排空快,经常不能满足饱腹感,反而容易引发腹部不适。
适当吃一些含碱的食物比如碱面馒头、苏打饼干,可中和部分胃酸,缓解腹痛、腹部不适等症状。
错误区2多喝酸奶可以养胃
经常有人说自己胃不好,所以要多喝酸奶养胃,实际并非如此。
酸奶容易消化,市面产品往往含有益生菌,对促进肠道功能有好处,但是没有"养胃"的功效。
如果饮用刚从冰箱拿出来的冰冷酸奶,反而会刺激消化系统,引起胃痉挛,加重病情。
误区3有胃病不能吃"发物"
一些发性食物,比如牛羊肉、鹅肉等,与胃病没有必然联系。但是食用牛羊肉时一定要煮熟炖烂,避免难以消化。
误区4调理胃病只关注"吃"
"吃"确实和胃病有很大的关系。然而,胃病患者的心情和精神状态,以及用餐习惯也会影响病情。
建议不要边看电视、手机边吃饭,不在吃饭时讨论不愉快的事情等。
编辑:小千 黄祐捷(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