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渡赤水以后,中央红军计划经贵州龙里、长顺、紫云、镇宁等县,速渡北盘江,进入云南境内,转入川西创建新的根据地。
1935年4月,红军进入贵州安顺镇宁地界,而要抵达北盘江坝草渡口,当地布依族首领陆瑞光控制的沙子沟弄染寨是必经之地。此时,通过情报,红三军(团)领导人彭德怀、杨尚昆了解到陆瑞光是当地反抗反动军阀的布依族领袖,于是决定与陆瑞光见面,争取他参加革命。
弄染寨
经过几番试探,陆瑞光最终与彭德怀、杨尚昆见面,两人向他宣传了共产党和红军的民族政策。同时,看到红军尊重少数民族风俗、各民族平等的做法,以及严格的纪律,与国民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陆瑞光深受触动,打消了顾虑。决定迎接红军过境,并与红军签订“反蒋协定”,反对蒋介石、王家烈、犹国才国民党及苛捐杂税,这就是“弄染结盟”。
在陆瑞光的帮助下,红军在镇宁坝草渡口顺利渡过北盘江,为摆脱敌军的围追堵截赢得了有利战机,取得了长征突围的主动权。
“弄染结盟”是我们党践行民族政策、团结少数民族的光辉典范,在布依族群众中播下了革命的火种。随后,陆瑞光与留下的方武先等红军战士一起、率队伍在当地继续宣传共产党的主张,开展武装斗争。
陆瑞光故居
1936年12月,陆瑞光被捕,1937年初春,被枪杀于贵阳,年仅36岁。1989年,陆瑞光被追认为革命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