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25日,2025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贵州)在贵州省贵安新区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永久会址开幕。
开幕式上,贵州大学与英国卡迪夫大学、贵州胜威福全化工有限公司、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分别签署了《贵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与卡迪夫大学中英生态城市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产学研用合作协议》《贵州省硫磷钛铁资源耦合技术创新中心联合共建协议》《企业数字化转型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共建协议》。
贵州财经大学与上海迪士领克数据技术有限公司、贵州数家科技有限公司、小米集团贵州分公司、越南胡志明市财经大学,分别签署了《校企共建研究生培养实践基地合作协议》《智算科学应用创新研究中心合作协议》《贵州财经大学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协议书》《中国贵州财经大学和越南胡志明市财经大学谅解备忘录》,三个校企共建产学研用实践基地揭牌。
“此次与贵州财经大学签署谅解备忘录,我们计划从学生流动项目、学者交流项目、共同组织活动等三方面展开合作。”越南胡志明市财经大学副校长吴明海介绍,“双方学生将在两国学习丰富的知识,体验文化、美食等新事物,建立国际友谊,我们还将组建研究小组开展学者互访,共同研讨全球协作、人工智能技术等新兴课题。”
随后,在数据科学应用与创新发展分会场,与会专家学者围绕“AI技术驱动下的教育模式创新与人才培养”主题交流发言、分享经验,为深化国际产学研用合作提供新思路。
“目前我们和中国大约有200家的‘姐妹校’,其中有20所左右是属于中国的‘985’‘211’等学校。”马来西亚拉曼大学国际处处长赖顺安介绍了该校的跨境合作实践,“在学生交流、科研合作、共建联合实验室等领域取得了诸多成果,例如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共建中马科技创新研究院,在科技方面共同培养人才、推动科研发展。今年8月,我们也将走访贵州新的‘姐妹校’,相互学习、共商合作。”
2025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贵州)由教育部规建中心和贵州省教育厅主办,贵州大学和贵州财经大学承办。会议聚焦数智科技、新能源材料等六大前沿领域,汇集中外高校、企业及科研机构代表近300人参会,推动中外教育、科技、人才深度交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