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天气炎热且降雨频繁,蚊虫进入快速繁殖期。如何科学防蚊?驱蚊手环、驱蚊贴、防蚊液、蚊香等产品如何选择?
浙江大学昆虫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汤小天,为网友揭开防蚊驱蚊的真相。
1
驱蚊手环、驱蚊贴
真能驱蚊吗?
不少家长为孩子备上驱蚊手环、驱蚊贴,觉得这些“天然植物成分最安全”,戴上它就能安心让娃在户外撒欢儿。可事实并非如此。
这些产品多靠香茅、薄荷等植物精油散发气味驱蚊,但存在诸多局限。
一、防护范围有限:防护范围小,仅能保护半节手臂,无法覆盖全身。尤其孩子一跑起来,汗水挥洒,再加上风一吹,精油挥发得飞快,驱蚊效果就大打折扣。
二、成分标注不透明:许多产品的成分表仅笼统标注“植物精油”。植物精油种类繁多,不同植物精油驱蚊效果差异很大。像柠檬桉精油、香茅精油含有柠檬桉醇、香茅醇成分,可以有效驱蚊。但一些植物精油,如某些花卉提取的精油,本身并不含有效驱蚊成分,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三、浓度不足:不少产品仅标注“植物精油”,不标明具体浓度。例如,柠檬桉精油通常需要达到70%以上的桉树脑含量才能发挥作用。若产品中含量过少,就难以发挥驱蚊作用。
四、有安全隐患:部分孩子对植物成分敏感,使用前需进行过敏测试;像薄荷脑这类成分对婴幼儿皮肤刺激性强,可能导致角质层损伤,过量甚至会引发全身中毒。国家药监局早就明确,含薄荷脑的制剂3岁以下婴幼儿禁用。
划重点:
国际公认安全有效的是避蚊胺(DEET)。6个月以上宝宝可用,2岁以下选浓度≤10%的,一天最多用一次。
对于婴幼儿家庭,建议优先采用物理防蚊措施,如安装纱门纱窗、使用蚊帐、电蚊拍等,这些方法安全且高效。
图为按蚊
2
防蚊穿浅色?不一定!
“穿浅色衣服防蚊子” 这话不完全对。得看蚊虫种类,昆虫具有复杂的视觉系统,能感知光线、区分色彩,甚至对某些颜色有明显偏好。
颜色选择有讲究:
多数昆虫对高饱和度的黄、绿色吸引力强,也有部分蚊虫对深色系表现出趋向性,如埃及伊蚊、致倦库蚊等偏好红、黑色。
核心防护原则:
无论选择何种颜色的衣物,前往蚊虫密集区域(如草丛、水边)时,建议穿着长袖上衣和长裤,最大程度减少皮肤暴露,降低被叮咬风险。
图为库蚊
3
蚊子叮咬跟血型有关吗?
研究表明,人类对蚊子的吸引力与血型、身高、体重无直接关联,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
皮肤表面羧酸水平:汗液分泌后,经体表微生物分解产生羧酸,其水平越高,越容易吸引蚊虫;
体表气味分子:癸醛是区别人与动物的特征性物质,苯乙酮由体表微生物代谢产生。这些气味能帮蚊子精准识别人类,分泌越多越易招蚊。
出汗频率:易出汗人群因体表湿度及气味分子浓度较高,更易成为蚊虫的“目标”。
图为埃及伊蚊
4
电蚊香液、蚊香
能否整天使用?
夏天驱蚊,电蚊香液、蚊香是不少人的心头好!它们能稳稳“拿捏”蚊子,靠的是拟除虫菊酯类成分——这种成分能干扰蚊虫的神经系统,驱蚊效果确实靠谱。
不过有个小提醒:可别24小时一直开着它,尤其在空调房这类通风差的环境,会导致室内成分浓度升高,增加健康隐患。比如恶心、呕吐、头晕头痛,甚至心慌胸闷,可得多留意!
图为白纹伊蚊 (图片来源:中国疾控中心公众号)
5
被蚊子叮了咋处理?
正确处理方法来了!
不挠是首要的
一般被蚊子叮咬后局部会出现轻微红肿,通常在数小时至一两天内逐渐消退。
●用肥皂水清洗叮咬处,能清除蚊虫唾液;
●冷敷,局部降温,缓解瘙痒肿胀。
●瘙痒厉害者可在医生指导下吃抗组胺药。
若出现以下情况,得马上去医院
→红肿范围持续扩大
叮咬处起初只有小指头大小的红肿,随后逐渐扩散到整个手腕或脚踝部位,这种情况下应及时就医。
→疼痛加剧
被叮咬的部位疼痛剧烈,触碰时疼痛难忍,影响正常活动,如手指被叮咬后无法弯曲等,可能是局部出现了严重的炎症反应或感染。
→出现脓疱或渗出液
蚊子叮咬的部位出现黄色或白色的脓疱,周围皮肤发红发热,或者有透明或浑浊的液体渗出,表明可能有细菌感染。
→全身症状出现发热、皮疹、关节痛,尤其是伴有寒战、浑身乏力、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