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节假期刚过,贵州各地企业迅速从“假期模式”切换到“生产模式”,力争一季度“开门红”。
在贵阳国家高新区沙文园区内,这家中央空调节能控制系统设计制造企业马力全开,技术人员加紧调试高效能源站项目控制系统,尽快交付新年第一单。公司依托独创的能源负荷预测技术,每年可节约能耗成本超2000万元。
“我们2025年的重点是将AI技术与暖通空调的结合,推出‘数字蜂群’控制系统,提升20%既有产品的空调能效等级。”贵州汇通华城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副总经理郭云霞说。
六盘水盘州市这家新能源科技企业,40多名工人正奋力赶制150台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订单,冲刺一季度2800万元产值目标。
“公司已完成产值1650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2%。”盘州罗宾森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贵向记者介绍,公司将加强供应链管理,优化排产计划,保障连续生产能力,力争实现一季度“开门红”。
安顺市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这家有机肥生产企业引进先进生物发酵技术,春节期间不停产,确保肥料发酵时间充足,满足春季农业需求。
“我们的订单有1万吨左右,春节期间我们是没有停工的,满足市场需求。”贵州广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厂长宁云涛表示。
位于铜仁市印江经开区内的这间播种车间里,工人们正采用全程机械化、工厂化的方式进行辣椒育苗,大幅缩短了育苗时间。
“现场有4台全自动育苗机、工人60多个,每天可育苗1000余亩,预计在本月底完成5万亩辣椒的育苗工作。”铜仁市印江梵净红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元吉说。
印江经开区管委会等部门也提前介入、主动服务,对企业的用工需求进行了统计,并且组织企业进行了集中招工。及时帮助企业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助力企业快速复工复产。
铜仁市印江经开区管委会企业服务中心主任周晓峰介绍:“目前,园区企业有过半数已经开工,其余企业在陆陆续续准备中,预计正月十六复工率将达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