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我的名字叫“红军”丨“红军”书记闪亮红星村

动静原创
1737860280
积分商场
有没有发现,我们身边总有那么一两个名字叫“红军”的人,张红军、李红军……在有点年纪的人群中,“红军”是一个很常见的名字。据了解,贵州省户籍人口中,有3693人名叫“红军”,其中男性3619名,女性74名;年纪最大的“红军”已经88岁高龄,年纪最小的“红军”刚满1岁。为纪念遵义会议召开90周年,动静推出特别策划《我的名字叫“红军”》,邀请名叫“红军”的贵州人讲述他们的故事,记录他们如何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动静原创

深冬时节,走进群山环抱的贵阳市修文县洒坪镇红星村,1200亩菜苔绿意盎然。菜农们摘菜、卖菜、装车,忙得热火朝天。人群中,有一个穿着红马甲的身影。他叫邓红军,是村里的第一书记。

贵阳市修文县洒坪镇红星村驻村第一书记邓红军(中)

“前期,我们引导菜农少使用或不使用农药,多用农家肥,让菜苔的品质更好。”邓红军高兴的说,今年,红星村的菜苔产地价最高卖到了5元每斤,效益可观。

“每天都有菜贩子到村里来收菜苔,我家的菜苔已经卖了7000多元。”红星村村民刘文荣说,菜苔每天现摘现发,价格比去年整体偏高一元。

说起村里的产业发展头头是道,和群众打交道亲如一家,表面看邓红军只是个村干部,但其实他还是一名大学老师。

“我是贵阳康养职业大学的一名老师,专业是做农产品加工和品牌建设的。我本身也来自农村,不管是在高校的三尺讲台,还是到了乡村的田间地头,战场怎么改变,初心都不改。”邓红军坚定的说。

聊到初心,先从邓红军的名字说起。

“我的老家在贵州德江。1934年,贺龙率红三军进入德江枫香溪召开了湘鄂西中央分局会议,史称‘枫香溪会议’。”邓红军介绍,枫香溪会议可以说是红三军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一个转折点。祖辈为了纪念这段红色情缘,便用“红军”二字为他取名。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路。人生的前20年,邓红军全力以赴走出大山,一步步考入国内顶尖学府。30出头的年纪,这个大山的孩子却选择回到了大山。驻村1年多来,邓红军一边为群众办实事,一边观察和思考新时代的农村究竟需要什么?

“红星村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村,我们贵阳康养职业大学有很多康养类,特别是食药材等方面的优势资源,比如很多高技术人才和一些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我想把适合的资源推到这里落地,通过发展立体农业,让学校的科研团队真正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也帮助村里把大户扶起来,带动散户、小户。”站在红星村的一处猕猴桃种植基地,邓红军畅想着村里的未来。

在邓红军的大力推动下,日前,贵阳康养职业大学和修文县振华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达成了合作协议,学校不仅将在技术上给予指导,还带来全新科研思路。合作社负责人付正华高兴的说,今后,他不愁不懂技术,也更有信心带领村民们发展好猕猴桃、中药材等特色产业。

邓红军空闲的时候,会去镇上的中小学看看,他还发动贵州浙江大学校友会为50多名学生发放了公益助学金和奖学金。

“上个学期,我考了全班第一,很高兴获得了奖学金。今后,我会努力学习,长大后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把这份爱心传递下去。”洒坪中学学生周家乐感激的说。

洒坪中学校长尹勇介绍,沙坪中学目前共有400多名学生,50%左右是留守儿童。原本浙大校友会只向部分困境学生捐助了助学金,经过邓红军的提议又增设了奖学金,对孩子们的成长具有很大的激励作用。

脚沾泥土走村串户,进产业基地进校园,与群众聊家常、交朋友,在乡村热土上挥洒汗水和智慧……奋战在乡村振兴一线,邓红军时刻把群众挂心上。

“时代是出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我们是答卷人。”邓红军说,希望更多年轻人也能加入乡村振兴的队伍,为乡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希望,大家齐心协力,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走好“红军”新的长征路。

实习生王念琪对此文亦有贡献

记者

陈思思 黄梓仓

编辑

龙菊珍

责编

时小千

编审

王玺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