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多公里,1400多天,70多个小时,50多张车票,是陈大吉和“胡杨”的故事……

《追光者》陈大吉
00:00 / -90后的陈大吉,是贵阳市云岩区市政工程管理所的一名工作人员。组织工人们清掏排污管道、检查井、化粪池,是他的主要工作。每天和“污水”打交道的他,戏称自己是一名“地下工作者”,“因为排水管网都埋在地下。”
五年前,陈大吉毕业于新疆塔里木大学给水排水工程专业,“高考填志愿的时候就想着只要能到外面读书,去哪儿都可以!”上大学之前,从未出过远门的他,对“距离”这个概念非常模糊,“4000多公里能有多远?坐车能到就行!”直到他从遵义出发,辗转三天来到新疆,却被告知还需要乘坐一天一夜的火车才能到达阿拉尔市的塔里木大学之后,他傻眼了。“我竟然选了一个离家这么远的学校?”
初遇塔里木大学,陈大吉欣喜又胆怯。他很庆幸,自己如愿“离开”了家乡,来到了他眼中“外面”的世界。可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个世界“外”得很彻底。“因为离家比较远,突然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人生地不熟,所以我干什么都很小心。”
就这样,“误打误撞”的陈大吉开始了他在塔里木大学的求学之旅。
一天艳阳高照的午后,陈大吉像往常一样,吃了午饭在学校里闲逛。走着走着,一座铜像吸引了他的目光。王震将军?他为什么会出现在学校里?带着疑问,陈大吉走进了学校图书馆。
1958年10月,为了适应国家屯垦戍边事业和开发塔里木垦区对各类人才的需要,在时任农垦部部长王震将军的倡导和关怀下,塔里木大学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和塔里木河畔宣告成立。“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中国最大的沙漠。”当时,学校19名教师、500多名学生,手拿笔,肩抗锄,在万古亘原上开荒造田。他们天当房,地当床,田野做课堂,大地写文章,边学习边劳动建校。“一年多了,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地‘走进’这所学校。”
被建校历史深深震撼的陈大吉从那天开始像是变了一个人,泡图书馆,参加学校社团活动,担任班级干部……“我就觉得在这里不能荒废光阴,要发扬胡杨精神!”
陈大吉口中的“胡杨”,是新疆最古老的树种,又称“沙漠英雄树”,“我们学校就是沙漠里建起来的大学,在学校里和学校边的塔里木河畔都有很多胡杨树!”胡杨树能从根部萌生幼苗,能忍受荒漠中干旱的环境,“有一句话说:胡杨树千年不死,死了千年不倒,倒了千年不腐!”胡杨精神不仅是胡杨本身的真实写照,也是塔里木大学立德树人的精神根基。“胡杨精神就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
陈大吉说,自己和“胡杨”的相遇就像是冥冥之中的安排,“是一种缘分。”如果没有单程的70多个小时,他不会结交到天南海北的朋友,“一趟单程下来,上上下下,几乎每一个站点我都会认识不同的人,听他们讲讲自己家乡的故事。”如果没有往返的50多张车票,他不会懂得坚持的力量,“有时候坐(火车)得我想吐,但是我只要想到前辈们屯垦戍边的艰辛,就觉得自己这点儿辛苦不算什么!”如果没有求学的1400多天的经历,他不会因为“胡杨精神”受益终身。
2018年,陈大吉考入了贵阳市云岩区市政工程管理所,在小修维护办担任技术员一职。2020年,他调到排水科,主要负责云岩区所有大沟和排水系统及其附属设施的正常巡查、维护、验收等工作。“我们的维护工作都得在地底下进行。”
到“地底下”作业需要通过检查井。检查井是一个封闭或部分封闭的有限空间,进出口较为狭窄有限,自然通风不好,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所以进入开展作业,必须遵守安全技术要求。
陈大吉告诉记者,他们的工作,通常看似都是在处理一些琐碎的小事,但如果不把这些“小问题”遏制住,就会演变成影响整个城市生态环境的大问题。
上个月,陈大吉接到一起居民的举报电话,被告知黄金路的路沿处有污水溢出情况。挂下电话,陈大吉立刻到现场进行勘查并很快找到了原因。“因为黄金路上这个老旧小区的管道设施已经很陈旧了,如果不及时处理,整个小区就会被污水覆盖,臭气熏天。”
从勘查现场回来后,陈大吉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两套解决方案。“因为地底下的情况只能预测,所以可能出现的状况我们都得有预案。”在陈大吉的技术指导下,6个人利用三天的时间快速解决了黄金路上污水溢出的问题,得到了小区居民的大加赞扬。
面对今年突如其来的疫情,陈大吉迎难而上,丝毫没有退缩,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同时及时处理污水外溢,清掏排污管道、检查井、化粪池,“这个时候更要保证城市排水系统的畅通!”同时,他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结合云岩区排水系统的实际情况,还临时制定了《疫情期间城镇污水与水环境系统病毒暴露风险防范工作的注意事项与对策措施》。
陈大吉告诉记者,正所谓高楼平地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个城市要想稳定繁荣的发展,人与社会和谐共处,必然离不开基础建设的有力保障,城市的给水排水就属于其中之一。但在工作中,他也会遇到不被理解的时候,“我们给小区疏通管道时,经过的人都会一脸嫌弃,还会觉得我们动作慢,其实我们的工人都已经是加班加点的在工作了。”压力大、工作杂,有时还会让陈大吉些许喘不上气。“每当这时,我就会想想胡杨树,想想胡杨精神,就什么都能坚持!”
胡杨生于荒漠,长于荒漠,但肆虐的风沙不能将其击败,贫瘠的土地也不能让其退缩。人们赞美胡杨,不仅因为其风姿,更因为胡杨的生命力中蕴含的“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扎根边疆、甘于奉献”的胡杨精神。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春的底色永远是奋斗。我们只有在年轻的时候努力过、拼搏过、奉献过,以后回忆起来,才能自信地说一句:“青春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