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州各高校正加快推进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等多所院校积极布局AI教育应用,在英语教学、文化传播及民族课程建设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
在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大学英语》智慧课堂上,AI技术已深度融入教、学、评、练全流程。学生们可通过“24小时智能学伴”随时进行口语练习和答疑,系统实时反馈发音及语法建议;在VR/AR技术构建的虚拟国际会议、英语角等场景中,他们能够与AI生成的角色进行沉浸式对话。
“AI帮助我们实现从统一教学到个性化学习的转变,系统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动态调整内容,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课程团队负责人表示。
不仅如此,该院还依托AI大模型建成中华文化语料库,支持智能备课、学情分析与资源推送,并采用“线上知识图谱+线下文化实践”混合教学模式,组织学生参与京剧、傩戏、古琴等传统文化工作坊,AI助教全程提供学习支持。
除了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也在推进AI赋能师范教育。该校依托自主研发的“智慧教研平台”,引入AI听课评课系统,可自动识别教师语速、互动频率、课堂热点等指标,生成教学能力图谱,为教师提供精准改进建议。一名正在实习的师范生表示:“AI分析让我更清楚自己的教学弱点,尤其是在课堂互动设计方面得到了很多实用建议。”
贵州民族大学与科技企业合作,开发了基于自然语言处理的民族语言资源库,支持苗语、侗语等本土语言的语音识别与语义分析,并建成民族文化遗产VR体验馆,学生可通过虚拟场景参与传统节庆、手工技艺等互动学习。
“AI不仅帮助我们留存了珍贵的民族文化资料,也让跨地域、跨时空的文化体验教学成为现实。”课程负责人介绍。
目前,贵州已初步形成多点开花、各具特色的AI教育应用体系。在全省智慧教育平台的支持下,多个高校正在课程设计、教学评估、资源建设等方面展开探索,人工智能正在成为推动贵州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