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针线里的贵州民族瑰宝!纪录片《高山盛装》央视即将播出,6集精彩抢先看

央视新闻
1758709860
大山深处的人们一生有一件最珍贵的盛装,是他们的人生礼服,只在最重要的时刻穿着。9月25日—9月30日,每晚19:27,CCTV-9播出《高山盛装》,聚焦贵州非遗技艺,记录苗族、水族传统盛装的制作过程。春天采桑养蚕,夏天纺织染布,四季刺绣缝制,与农作物一同春种、夏芒、秋收、冬藏。

第一集 神鸟的羽翼

摆贝苗寨是高山上的千人大寨,每逢虎年举行十二年一次的鼓藏节,是苗族祭拜祖先、感谢神明庇佑的神圣节日。以摆贝为中心,周围十几个寨子的乡亲都要聚集到这里,歌舞、欢庆、祭祀,而苗族男人都要穿上隆重的百鸟服。姜老本是百鸟服国家级传承人,百鸟服专属的古老蚕布制作技艺源于商周,兴于汉唐,在中原大地早已消失,却在深山苗寨中完整保存,被称为研究中国丝织物的活标本。

新年伊始,姜老本就计划为鼓藏节做一件经典百鸟服,她从春天桑树叶发出第一片嫩芽开始,计算着养蚕制布的时间,为了年底隆重的庆典,她不能错过任何重要的时间点。

姜老本与丈夫张泽民感情深厚,到百鸟服制作的关键时刻,丈夫会默契地包揽一切家务,让妻子专注手艺。姜老本的生活一半在世俗中,一半在神话里,天空中的白云、树丛中的鸟兽、江水中的龙鱼,都成为她的创作灵感。夫妻二人守着山中大宅,种植粮食蔬菜、刺绣染布,与山风对话,与四季共舞,把柴米油盐的日常过成了田园诗。

虎年最后一个月,盛大的鼓藏节仪式在摆贝举行,姜老本为张泽民穿上刚刚制作完成的百鸟服盛装,伴随着芦笙开启十二年一次的盛大仪式。

手艺流程:育蚕、采桑、吐丝、制作蚕布、染布、剪纸、刺绣、缀羽、缝纫

第二集 家之绣

韦桃花有一个大家庭,五个儿子、媳妇;十几个孙子孙女都住在一幢四层的大房子里,一楼是店铺,二楼是手工坊,三楼四楼住着一大家人。白天,韦桃花是这个王国的总指挥,照顾生意、迎来送往,工作、生意、亲情、矛盾都在这个大宅中发生。

傍晚时分她骑电瓶车回到自己的蜗居,简朴房间里铺满了设计手稿、晾晒的马尾、制作了一半的绣片,每到夜深人静,她才能奢侈独处,坐下来静静回到手艺王国。

桃花曾是单纯的水族媳妇,丈夫疼爱、公婆宽容、孩子可爱,寻常人家的温馨日子因丈夫急病去世戛然而止,35岁赤手空拳的妈妈带着5个未成年儿子,走过人生至暗时刻。是马尾绣手艺搭救了她,一针一线制作的绣品换回身上衣裳口中食,也牵引着她走出了一片天地。她创立了自己的刺绣企业,将孩子们拉扯长大成人,也因为责任遗憾放弃再次降临的爱情。

如今年过半百的桃花要为即将降临的孙儿制作马尾绣背扇,被称为繁复刺绣手艺之最的传统作品,用了韦桃花一整年时间,她将自己对大家族的爱与责任,密密实实绣了进去。

手艺流程:设计、打版、画花、搓马尾、钉边、填绣、缝纫

第三集 李敏的快乐生活

绣娘李敏住在一个世外桃源一般的美丽静谧的村寨,丈夫、孩子、婆婆和家里的一条土狗布丁是她的全部世界。疫情将全家都留在了村里,李敏玩儿起了短视频和直播,在现实生活中非常害羞、不善言辞的她,在社交平台上异常活跃,她把春耕秋收、刺绣歌舞展现给大家,粉丝数节节攀升。

疫情第二年,依然被留在家里的李敏想做一件经典的长裙苗盛装,把刺绣生活拍短视频发到在社交平台上,吸引粉丝关注。婆婆是李敏最大的支持者,两代人在镜头前把美颜开到极致,寂静的山村处处都是欢声笑语。

李敏短视频账号的粉丝日积月累的多了起来,她开始在账号下贩售一些家乡的土特产和自己的刺绣产品,从这个小小的窗口,她交到全国各地的朋友,过得热热闹闹,当年那个一开口就脸红流泪的女生从社恐变成了妥妥的社牛。

四季轮回又是一年,李敏的盛装计划从最开始的草图,一针一线,终于绣成光华灿烂的美丽华服,她也越来越习惯被关注和分享,阴霾散去之时,山清水秀的家乡和精湛的刺绣手艺是她迈向外面的底气。

手艺流程:设计、画花、配色、刺绣、缝纫

第四集 锡的密码

苗族锡绣以金属在底布上绣出纹样图案,这样特殊的刺绣方式在古今中外的刺绣体系中都极为罕见。作为锡绣国家级的非遗传承人,龙女三九是这个小众刺绣的代表大师,慕名而来的委托定单排到了好几年后,可佛系的她“产量”这么多年也没有提高过。白天刺绣、夜晚纺纱,工作室在县城繁华地的临街铺面,她却安静得像一幅画,遵循最传统严谨的方式制作盛装,现在能像她这样独自完成每一个工艺步骤的手艺人非常少了。

艳子是龙女三九的女儿,30岁前从未想过像母亲一样做手艺人,锡绣无法带给她理想的收入,虽然热爱,却很鸡肋。她的工作是房地产销售,每天重复同样的推销话术,终于在过完32岁生日后决定辞职,做一名全职手艺人。

虽然鸡肋,却很热爱。

我们跟随艳子的视角记录母亲制作锡绣传统盛装的全部过程,老一辈大师将传统的技法做到极致,恪守祖艺,将其琢磨得光华灿烂。而艳子从传统而来、博采众长,一开始就想着创作,以传统为锚定,却终要扬帆起航,找寻自己的星辰大海。

手艺流程:上衣——纺纱、织布、绣锡路、采买染料植物、制作染料、染布、固色、刺绣底纹、上锡、缝纫;裙子——纺纱、织布、印染、褶皱、捆扎、晾晒、定型、缝纫

第五集 锦上添花

甘小芝17岁时在长辈的主持下嫁给了教师杨秀文,婚姻的早早到来令她遗憾放弃了外出求学的机会,而7岁学习刺绣的她,却意外地通过织锦手艺找到了新的人生方向。

近年,突如其来的疫情让甘小芝小小的织锦工坊订单锐减,举步维艰,一边是梦想,一边是现实,努力打拼了十几年的事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甘小芝的娘家年显村与她婆家的龙河村毗邻,他们夫妻虽然很早就搬到县城生活,但每个月都要回村里几天,城里她是工作女性,回到寨子,她是短裙苗姑娘“歌”,是女儿,是儿媳,是各种血脉亲情的根系。

受疫情打击的甘小芝回到家乡休整,在同村老祖母家寻访到一件残破的古老织锦盛装,工艺繁复精湛,纹样多姿多彩,这样精工细作、风格典雅的传统盛装只在博物馆里才看得到了,她想也许可以复原再造一件,便动员婆婆、妈妈、闺蜜一起商量、琢磨,历时一年多,在两代人努力下全套古典风格的传统盛装得以再现,而她的“亲朋好友”小团队因此获得外界关注,随着疫情好转,又有了新订单。

甘小芝的女儿朵朵说,妈妈绣的织锦就像彩虹,而她的织锦工坊在历经风雨后,也迎来了属于自己的彩虹。

手艺流程:纺线、染线、排线、织布,刺绣,制作超短裙,制作绑腿,织锦,缝纫

第六集 出走与回归

泼辣外向的刘正花,与想象中的手工艺大师完全不同。她既是手艺人又是生意人,精明计算与精益求精,看似南辕北辙的个性在她身上毫不违和。她从小痴迷刺绣,却因为谋生,很早就在深山与大都市之间穿梭,买卖苗绣老绣片,也因此结识了中外收藏家与艺术家,开阔眼界,锻炼了审美,她的刺绣作品总有与众不同的魅力,经常被博物馆和藏家收藏。

终于,她下决心创作一件酝酿已久的破线绣盛装,技法遵循严谨传统的手艺,纹样和图腾则是她这几年收集、整理、再创作的结晶。就在她信心满满回家专心创作时,却突发家庭变故,女儿遭遇车祸,巨额医药费让她压力重重,中年刘正花再一次站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

对没有退路的人来说,是没有时间沉迷苦难的,她必须强大起来,才有机会帮助女儿、护着全家渡过劫难。

刘正花再次开启了深山与都市之间的穿梭,和每个为生活打拼的人一样奔波忙碌,而夜深人静后的盛装刺绣则让她暂时放下纷乱一切,安住内心。两年后,她终于完成了这件盛装作品,也还清了外债,穿上盛装载歌载舞的刘正花继续穿梭在山里山外,出走是为了更好地回归。

手艺流程:设计、剪纸、破线、制作皂角、过皂角、配色、刺绣、锁边、制衣

记者

龙菊珍

编辑

龙菊珍

责编

李佳

编审

李铁流

联系我们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查看更多
已经到底了
这里还没有新评论~
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