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老师来了
来自华南师范大学德育神经科学与人工智能实验中心的AI老师
它能歌善舞,还能上各科的课程,这个老师叫华君,今年3岁,是来自华南师范大学德育神经科学与人工智能实验中心的AI老师。
华南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大一学生程子和是它的搭档,程子和:“它是担任主讲,我们是它的助教。课堂当中,一些长对话、长的提问,都是由它说出,很多学生对它产生兴趣。”
程子和与华君对话
华君已经在小学课堂中崭露头角,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黄甫全表示,在课堂上,华君与学生进行亲切互动,标准流利的发音,灵活的肢体活动受到学生们的欢迎,在实际教学中得到了肯定。黄甫全:“研究数据的结果表明,AI全科教育教师华君主讲课程,赋能、助力教师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相信我们随后能够研发出这样的功能:解放真人教师的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的繁重劳动,把老师解放出来,去发展新的角色。”
黄甫全在向嘉宾介绍AI老师
华君正在现身的是2021年数博会的智慧教育与新时代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5月27日,来自教育部和国内的多家高校、研究机构的50余名嘉宾齐聚贵阳。
信息技术突飞猛进 教育模式开启全新课题
乡村教育受益于智慧教育
近年来,我省把教育信息化作为战略举措,以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为核心,我省乡村教育也受益于此。贵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党委书记任胜洪 :“我们去年投入了将近900万资金,在学校里面建了2个实验室,全省选了10个点,有幼儿园、小学、中学,有乡村的,有县城的。和我们的实验室形成了互联互通,开展教研活动,这10个点的学校可以参与到教研互动中去,享受这个成果。”
贵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党委书记 任胜洪
师范院校该反思什么
虽然智慧教育一定程度上取得了进步,但对于很多高校的师范专业来说,并没有开设相关的课程,还处于空白状态。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院长郭绍青教授:“我们在座的有很多校长,大家可以回去看看,你的教育,硕士里面,有没有开出信息化教学课程?哪怕一门课的,你有几所学校?大量培养教育硕士,结果没有信息化的课程。”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院长 郭绍青教授
智慧教育体系应如何建立
教师教育是教师培养的主阵地,新的教师教育体系应如何建立?这是摆在面前的时代命题。华南理工大学老师、原常务副校长 彭新一认为:“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的工作,所有的资源的使用,要积累数据。学校使用管理这些资源,最后对学校的总体目标是要有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