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雷公山腹地层林尽染,处处是丰收景象。
百年职校“珍之宝”、“茶麻菇稻”产业园、城南“生态家教中心”、和美的生态村寨南猛村……从城区到乡村,从企业到学校,东西部协作印记深深镌刻。
自东西部协作以来,佛山市顺德区携手雷山县在资源互补互利互惠中,携手打造东西部协作新典范,共同谱写动人的乡村振兴“协作曲”。
聚焦重点 拓宽就业创收渠道
近日,在雷山县中等职业学校“珍之宝校企合作实训基地”里,刀工练习、食雕教学、面食制作等实训课程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来自佛山的授课老师亲身示范、认真讲学,讲解菜品食材的选择、调料的合理搭配。学员们则围站聆听,认真记录、踊跃实践。
“老师教我们做粤菜,现在不仅学会做黔菜,还会做粤菜;太好了,以后还要去广东实习、找好工作。”雷山职校学生滕小发说。
顺德有广阔的就业空间,雷山有富足的人力资源,两地劳务合作潜力巨大。
2021年10月,雷山县中等职业学校与广东顺德珍之宝餐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开设了“珍之宝集团餐饮订单班”,共建“珍之宝校企合作实训基地”,联合培养黔、粤地区餐饮优秀技术人才。
“‘订单班’学生除接受本校教学外,还将获得由企业提供的带教实习岗位和就业机会。”雷山县中等职业学校副校长蒲世民告诉记者,通过“校企合作”,培养更多专业技能人才用于服务黔粤地方经济发展,是该校当前的奋斗目标。
近年来,佛山市顺德区与雷山县各学校及企业开展教育对口帮扶,通过“一对一”结对帮扶,支教跟岗学习,校企合作办学,人才队伍交流等教育“输血”与“造血”结合、支援与合作并举的方式,实现了东部地区优秀教学资源持续输入,激活了内生动力,助推了全县各项事业整体高质量发展。
在具体工作中,顺德区精准选派36名教师到雷山支教,援助资金3332万元用于雷山教育领域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精准推进文化赋能。
同时,坚持劳务输出和就近就业并重,互建就业服务平台、开发就业岗位和开展劳务培训及有组织输出等方式,扎实推进就业帮扶,直接帮助雷山农村劳动力实现就业10624人;其中,雷山农村劳动力在广东省就业5087人次;举办劳务协作培训班52期共培训劳动力2400余人。
合作共建 推动产业提档升级
“天麻是名贵中药,其中药性以乌杆天麻品质为最佳。可以说供不应求,我们对前景很看好。”
在雷山县乌杆天麻产业园,只见当地群众正三五成群的挖天麻,忙的不亦乐乎。谈到乌杆天麻,雷山县方祥世章天麻开发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余贵明头头是道,“未来将把天麻产业链往深加工、提高附加值的方向延伸。”
作为中药类养生药材,乌杆天麻市场需求量大,经济效益高。如何把天麻产业做强?
据雷山县中药材产业发展中心主任潘锦标介绍,在东西部协作加持下,雷山县依托贵州省农业科学院现代中药材研究所,采取“政府+高校+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方式,持续做大做强天麻产业。
随着雷山县乌杆天麻产业园落地建成,蜜环菌生产车间、天麻有性育种车间、成品加工车间、科研中心等一应俱全,形成了从天麻菌种研发、育种、种植到成品加工的全产业链。
“目前,我们全县天麻基地有29个,共种植天麻近3万亩,覆盖全县8乡镇54个村,带动就业1500余人;预计今年产量有1500吨左右,产值1.1亿元左右。”对天麻产业的发展,潘锦标信誓旦旦,“持续以天麻‘药食同源’试点为契机,结合国储林项目,扩大种植面积,加快‘茶麻菇稻’建设,拓宽市场销售渠道,以‘前店后厂’‘东部市场,西部基地’的方式,推广乌鸡炖天麻、天麻酥等特色菜品,增加产品附加值。”
合作共建,全方位推动产业提档升级,还体现在雷山县的茶产业、食用菌产业等多个方面。
三年来,聚焦雷山茶叶、天麻等主导产业,顺德区全力支持雷山县“茶麻菇稻”农文旅融合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通过建设茶产品标准化厂房,建设雷山乌杆天麻种源保护基地及配套建设精深加工厂及设备。
同时,通过招引碧桂园、粤旺、耘上农商等龙头企业进驻雷山园区,为园区建设发展提供了主体支撑。
截至目前,雷山园区内现有企业31家,其中通过园区管理服务机制吸纳原有本地企业20家,通过东西部协作机制新增招商引资落地企业11家,新增落地投资额近3.2亿元。
值得点赞的是,三年来,佛山市已采购、帮助销售雷山农畜牧产品和特色手工艺品3.78亿元;今年9月,雷山县5款茶叶通过了“圳品”评价,为全州实现零的突破。
多向发力 深化拓展帮扶领域
在龙头街道城南社区的生态家教研学旅行中心,只见基础设施齐全,服务功能完善,“中心”设有个体咨询室、沙盘游戏室、情绪宣泄室、家庭顾问室、行为训练区、影像疗愈室、绘画疗愈生命走廊、心灵阅读角等空间。
据雷山县生态家教研学旅行中心负责人饶晓君介绍,该中心的生态家庭教育以雷公山国家森林公园、西江千户苗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和优秀传统村落为基础,挖掘当地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资源,引导学生、家长及社区加强家风建设,为其带去更优质心理健康服务的同时,孵化培育一个现代版的“富春山居图”。
秋日,大山深处的南猛村,一阵阵生态新风扑面而来,一幅幅美丽的田园画卷跃然眼前。
围绕乡村振兴,帮扶工作队等多方力量立足南猛村资源禀赋,从“产业富村、人才兴村、文化润村、生态美村、组织强村”五个角度入手,通过建设茶叶基地和产业路、改造全村污水管网、分类别建设污水处理终端、进行农村旱厕改造、庭院美化绿化等方式,强化党建引领,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南猛经验。
目前,雷山县共投入1140万东西部协作资金,用于农村人居环境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提升乡村治理能力,打造乡村治理示范点,以点带面推进乡村治理,探索推广“合约食堂”“生态家教”、村民“积分制”管理等乡村治理新模式,多措并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在具体工作中,按照“分类指导、示范引领、全域推进、久久为功”原则,试点打造了南猛、龙塘、五星、脚尧四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并调动社会帮扶力量在全县36村实施了76个帮扶项目,助力全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山海携手,同心同行。接下来,雷山县将围绕东西部协作中心工作,以更高的站位、更严的标准、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作风,争取东西部协作工作取得更好的成绩、更大的成效,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的桥头堡、东西部协作典范中的典范”,全力以赴助力雷山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