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怎么样才能让干部“不怕事、敢干事”?最近,贵州省纪委监委通过出台处置诬告陷害和开展澄清正名实施办法,为广大干部服下了“定心丸”。
当黔东南州锦屏县某县直部门主要负责人陶某某走出纪委澄清会,积压心头的阴霾彻底散去,那句“心里不堵了”道出多少被不实举报困扰者的心声。
纪检监察机关举起的澄清正名之笔,绝非简单的纸上书写,更是为干事创业者卸下精神枷锁的“松绑”之举。诬告如暗箭,总在不经意间伤人于无形。它像一根无形的绳索,让想干事的人顾虑重重、畏首畏尾,让能干事的人手脚被缚、寸步难行,严重挫伤着干部队伍的锐气与活力。
面对这一困境,贵州省纪委监委制定出台《贵州省纪检监察机关处置诬告陷害和开展澄清正名实施办法》,以制度之力划清是非界限;遵义市务川自治县纪委监委积极探索,构建“132”工作机制,通过建立一个信访举报台账、开展“三方联合”审查评估、推行公开澄清与跟踪回访双管齐下,及时为遭受不实举报的干部澄清正名,向诬告陷害者果断亮剑,持续释放鼓励干部担当作为的强烈信号。
既不放过一个违纪者,又不冤枉一个实干家。从召开会议澄清到发布书面通报,从及时为干部正名到依据实绩提拔重用,每一个行动都在清晰传递着“组织为你撑腰”的坚定态度。
对失实检举控告及时予以澄清,为清白的干部正名,就是旗帜鲜明地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以此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卸下思想包袱,积极作为、不怕事、敢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