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9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以来,贵州在耕地占补平衡方面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制定政策。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高质量推进耕地保护提升耕地质量完善占补平衡的实施意见》,从全面加强耕地保护、切实提升耕地质量、健全耕地占补平衡机制、调动耕地保护和种粮抓粮积极性等四个方面细化落实国家有关要求。
二是部署任务。2025年贵州省委一号文件和省政府工作报告均明确,探索建立林耕空间置换工作机制,有序推进60万亩园林地上山、耕地下山,其中安排10万亩耕地占补平衡指标生产任务,目前正在有序推进相关工作。
三是规范管理。持续督导各地开展补充耕地项目建设、竣工、验收等工作,符合条件的尽快备案入库。严格执行“先补后占、占优补优”的要求,补充可以长期稳定利用的耕地。今年以来,全省获批建设用地累计892宗,占用耕地数量2.81万亩、水田规模1.47万亩,全部落实占补平衡。
下一步,贵州将围绕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保障土地要素需求,持续规范耕地占补平衡。
一是严把质量。按国家要求,垦造和恢复的耕地要符合高标准农田建设要求,积极配合农业农村部门开展补充耕地质量鉴定,将鉴定结果作为补充耕地质量验收的依据。
二是研发平台。部署研发省级耕地占补平衡监管系统,强化补充耕地全流程监管。目前管理系统已经初步建设完成,待国家明确启用时间后及时上线。
三是强化监管。严格补充耕地项目审核把关,坚持恢复优质耕地为主、新开垦耕地为辅的原则,稳妥有序补充耕地。
四是维护群众利益。持续加强政策宣讲,综合考虑自然地理格局、现状种植物生长状况等,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和地区农业生产习惯,有计划、有目标、有节奏地开展补充耕地,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