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中午的,肯德基里啥场景最扎眼?
一溜儿白发老人,点杯免费白水,一坐就是大半天。没点餐?店员也无奈,总不能往外撵吧?这事儿最近可戳了不少人心窝子。
表面看,是老人“蹭冷气”。
但咱捋捋,老人真就差这口空调?说白了,是城市这把“遮阳伞”漏雨了!
高温天年年破纪录,2025年这夏天又是火炉模式,可街头巷尾,能让老人安心歇脚、不掏腰包的阴凉地儿,掰着指头数得过来。
公园长椅烫屁股,社区活动室?要么锁着门,要么挤满人。
奇怪不?咱城市越建越光鲜,高楼大厦蹭蹭长,可最基础的“歇歇脚”功能,反倒像个奢侈品。
这哪是老人占座,分明是公共空间设计“瘸了腿”,把老人们“挤”进了快餐店。
把老人“逼”进快餐店乘凉,这画面本身,就是一份高温下的公共服务“体检报告”——不及格!
更值得琢磨的是,肯德基、麦当劳这些地方,为啥成了默认的“公共客厅”?
因为它们是开放的、有冷气的、没人查你消费小票。这无意中暴露了城市公共服务的巨大缺口,我们缺的就是这种“无压力”的包容空间。
商场嫌你不购物,银行大厅冷冰冰,图书馆座位永远抢不到...老人们还能去哪?
别急着给老人贴“占便宜”的标签。这根本不是个道德题,而是个城市良心题。
当最怕热、最需要关怀的群体,只能去商业场所“蹭”一丝凉意,这城市温度计上的刻度,该有多冰冷?
城市的“里子”,不该被酷暑烤得如此尴尬。
给白发一片体面的阴凉,比修一百座地标更能丈量文明的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