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黔南州贵定县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将其融入各行业工作全过程,创新探索“民族+”多元融合模式,从机制构建、基地打造、宣传浸润三个维度寻求突破,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由“常规推进”向“创新提质”转变,形成了一批可复制推广的实践经验。
“民族+机制”,构建全域协同的工作体系
贵定县将民族工作纳入全县发展大局,以制度创新夯实工作根基。制定《贵定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县创建实施方案》,成立由党政主要领导牵头的专项领导小组,明确将相关要求融入党建、意识形态责任制,与领导班子考核、巡视巡察工作挂钩,通过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判问题、部署任务,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具体落实、部门协同联动、社会广泛参与”的齐抓共管格局。同时,深化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注重从乡镇、企业、学校、景区等不同领域培育典型,通过召开现场观摩会、经验交流会等形式,推广先进做法,以点带面激发全县创建活力,推动民族团结理念从“政策要求”转化为“行动自觉”。
“民族+基地”,打造场景化交融平台
围绕“有阵地、有内容、有活动、有特色”标准,贵定县打造多类型基地,让民族团结可感可触可参与。
“民族+校园”育新人:以贵定一中为核心,将“五旗五徽五认同”教育融入日常教学,创新学科设计,打造融合教育新课堂,开发民族文化校本课程,利用升旗仪式、主题班会、演讲比赛、文艺汇演、知识竞赛等活动;依托校园广播站、宣传栏、文化墙等载体,宣传民族英雄事迹与政策法规,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青少年心中扎根。全县中小学共打造70余门独具特色的课程,开发《古风茶韵》《鼓龙鼓虎“长衫龙”》等校本课程,创新开设布依族传统竹鼓舞、竹竿舞等特色大课间活动,2024年以来开展各类特色活动2000余次,累计设置标语200余条、展板和宣传栏100余个,精心打造8个文化长廊和1个文化厅。
“民族+景区”增认同:在金海雪山景区,将民族团结元素融入景观设计,举办“六月六”、布依族青年联谊等节庆活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建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56个民族打卡点标牌1个。设置民族文化展示区与互动打卡点,让游客在休闲中感受民族文化魅力、增进民族认同。2024年8月,举办贵定县民族团结大联欢活动,吸引各族群众、各地游客10000余人现场打卡,营造“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良好氛围。2025年4月,举办乡约音寨音乐节活动,邀请省、州内知名音乐人和网红同台演绎,各民族歌手同台竞唱、各民族群众同场狂欢、音乐演绎成为人民群众追逐美好生活、欢乐热情的文化盛宴,更是成为深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有效载体。
“民族+培训”强队伍:县委党校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干部培训、党员教育、国民教育体系和社会教育,开发“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课程,融入基层党员培训班、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统一战线培训班等教学内容,邀请省州专家开展专题授课,组织学员走进少数民族村寨开展调研,提升干部运用民族工作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入脑入心。
“民族+社区”促互动:在金南街道福来社区,整合资源打造“民族团结食堂”“文明实践站”,积极组织开展迎新春送春联、端午包粽子、庆祝建党100周年等群众娱乐活动,融入民族美食分享、手工艺制作等互动体验,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打牢福来社区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推动搬迁群众互嵌共融。
“民族+宣传”,营造浸润式文化氛围
贵定县注重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递民族团结理念,制定宣讲方案,组建起一支由党员干部、民族文化传承人及志愿者构成的宣讲队伍,深入村寨、社区、学校开展面对面宣讲,目前全县已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活动24次,其中双语宣讲7次。依托“民族团结月”“春节”“四月八”等重要节点,策划举办民族歌舞表演、民俗体验、知识问答等特色活动,累计开展活动12次,制作发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手册2600册、宣传折页2500份、宣传手提袋1800个、扇子1800把、一次性纸杯10000只、定制矿泉水100件。在公路沿线进行氛围植入,制作大型宣传标语5幅。将民族团结宣传融入群众日常生活场景,持续夯实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来源:黔南州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贵定县民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