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三餐四季》第二季观众规模近3亿:一口酸辣贵州味,解锁舌尖上的文化密码!

中央广电总台总经理室
1739227860
积分商场

在中华美食的江湖里,有一个永恒的真理:“天大地大,一日三餐最大”。从灶台的炊烟,到舌尖的酸甜苦辣,每一口都藏着故事,每一餐都连着文化。

最近,由贵州习酒独家冠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商务部联手打造的《三餐四季》第二季,又一次让美食火出了圈!这档大型美食文旅节目不仅是视觉与味觉的双重暴击,更是一场“文化与时代”的深度解读。

数据显示,节目一开播就掀起了收视热潮:根据CSM数据,节目电视端观众规模已达2.96亿人,平均收视率1.0579%,平均收视份额4.1%!#三餐四季#微博主话题流量炸裂,阅读量突破9亿,讨论量超714万,相关话题总阅读量超过10亿。

网友纷纷留言:“美食有文化、有情怀,央视出品果然精品!”“从第一季追到第二季,这烟火气太上头了!

节目以“一日三餐”为线索,融合了美食、美景、文化、时代元素,用镜头带观众走进各地厨房,探寻食物背后的故事。从自然馈赠到历史传承,从地方特色到国家发展,《三餐四季》用一碗饭、一口汤,勾勒出一幅传统与现代交织的文化画卷。

而这一季的贵州篇,直接成为“开年必看美食大片”,酸辣风味引爆味蕾,热度持续攀升!

酸辣贵州:一锅酸汤,煮出一整个贵州味

贵州有多“酸”?一句话总结就是:“没有一锅酸汤搞不定的,如果有,那就再加点辣!”

在贵州人的生活中,酸不仅是味觉的享受,更是他们的“生活哲学”。这一集中,酸汤鱼成了“C位选手”。

作为贵州的美食名片,酸汤鱼被称为“贵州第一美食”。其灵魂在于那一碗红酸汤:精选贵州野生毛辣角(野生西红柿),配上红线椒、生姜、大蒜等天然食材,经过数月发酵,酸汤色泽鲜红,酸辣醇厚,带着自然的馈赠和时光的沉淀。

当新鲜的江团鱼遇上红酸汤,鱼肉的鲜嫩与酸汤的浓郁完美融合,入口便是一场味蕾的狂欢!网友感叹:“看得我口水直流,这酸辣味隔屏幕都能闻到!”

当然,酸汤鱼只是开始。一碗倒坛酸辣椒,又让人见识到了贵州人对“酸辣”的执着。

这道用鲜红辣椒、盐粒、白酒封存发酵的美食,开坛时酸香四溢,带着土地的芬芳和岁月的厚重。简单的食材,配上耐心等待,贵州人用最质朴的方式,把日子过成了诗。

吃仙人掌?贵州美食脑洞大开!

谁说仙人掌只能当观赏植物?在贵州习水的滨江村,仙人掌可是餐桌上的常客!从大山深处的“绿刺”变成餐盘里的“绿色健康”,贵州人的智慧让人直呼“想不到”。

仙人掌干炒腊肉是这里的经典吃法。仙人掌干泡水回软,与腊肉同炒,腊肉的油香与仙人掌的清香碰撞出别样的风味。此外,仙人掌还可以做汤、凉拌,各种花样吃法,健康又美味。过去,它是人们在有限条件下的“物尽其用”;如今,它成了现代人追求健康饮食的理想选择。

网友笑称:“贵州人不按常理出牌,连仙人掌都能吃出仪式感!”

中国抹茶之都:铜仁的“吃茶”文化

提到贵州美食,绝不能漏了铜仁的抹茶。作为“中国抹茶之都”,铜仁的抹茶不仅是“茶杯里的绿意”,更是餐桌上的新宠。在这里,抹茶走出传统的茶饮范畴,衍生出抹茶面、抹茶馒头、抹茶饺子等独特的“吃茶”文化。

看着抹茶馒头冒着热气,谁能想到,这抹绿色已经“走出国门”,远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世界抹茶超级工厂”。

更令人惊讶的是,抹茶不仅能吃,还能用——从医疗到化妆品,铜仁的抹茶早已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网友调侃:“这才是‘茶中天花板’,喝了它,吃了它,还能抹脸上!”

万物可酸,黔地有味:那些不容错过的贵州风味

除了酸汤鱼、倒坛酸辣椒和仙人掌,贵州美食的花样还有太多。比如:

遵义羊肉粉:一碗滚烫的羊肉汤,配上薄荷的清凉,堪称冬日里的灵魂搭配;

刺梨嫩仔排:酸甜刺梨与嫩滑仔排相遇,是山珍与肉香的绝美邂逅;

家常臭酸锅:发酵的臭酸味让人“闻着想跑,吃着上瘾”;

铜仁灰豆腐:草木灰中孕育出的民间美味,低调却惊艳。

从赤水河畔到梵净山脚,从锅中翻滚的热气到烟火缭绕的餐桌,贵州美食用酸、辣、醇的风味交响,诉说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三餐四季》第二季,不仅是一场美食之旅,更是一场文化盛宴。从一碗酸汤鱼到一片抹茶,从遵义到铜仁,节目用最真实的烟火气,探寻食物背后的故事,记录时代与自然的馈赠。

编辑

王珺璐

责编

陆勇

编审

谢红娟

联系我们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