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珠江水运发展高层协调会议将于7月7日在贵阳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为:优化大通道、畅通大循环,推进珠江水运高质量发展。届时,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四省区政府主要领导,以及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水利部等部委领导,将齐聚一堂,共话珠江水运发展。
贵州位于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上游,处在“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珠江----西江经济带结合部,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必经地,是联通粤港澳大湾区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要枢纽,我省共规划有5条主要出省水运通道,北部的赤水河、乌江和东部的清水江汇入长江,南部的南北盘江---红水河、都柳江流入西江汇入珠江。截至2022年底,全省通航里程达3954公里。
贵州赶超跨越的“黄金十年”也是水运交通实现从“激流险滩”到“通江达海”的历史巨变的十年。今天我们用贵州水运建设的“四个最”带您感受贵州内河航运事业全面提升的十年。
投资增速最快。2012---2022年10年共累计投入资金161.3亿元,是1951年---2011年60年完成投资18.7亿元的8.6倍,是贵州水运建设发展史上投资最多的时期。
建成项目最多。率先在全国实施水运建设三年会战,建成了一批标志性工程,开创了贵州水运建设发展新局面。
----创建了西部地区第一条国家级山区内河文明样板航道----赤水河文明样板航道。
----建成乌江、南北盘江---红水河、清水江四级高等级航道近1000公里,位居全国14个非水网省(市)前列,改写了贵州无高等级航道的历史。
----建成都柳江从江、大融、郎洞、温寨和清水江平寨、旁海六座航电枢纽,航电一体化开发实现“零突破”。
----建成西部第一个翻坝运输系统----乌江构皮滩水电站翻坝运输系统工程。
----建成贵州第一条旅游航运----湄江旅游航运工程,作出了“航运+旅游”的新探索。
----建成全国第一个内河航运专题博物馆----贵州航运博物馆(馆址在习水县土城镇),实现了航运文化的新提升。
----建成乌江思林、沙沱、构皮滩500吨级通航设施集群,其中乌江构皮滩水电站通航创造了六项世界之最(世界上首座采用三级升船机方案的通航建筑物;世界上通航水头最高的通航建筑物----最大通航水头199m;世界上水位变幅最大的通航建筑物----上游水位变幅40m;世界上提升高度最大的垂直升船机----第二级提升高度127m;世界上规模最大、提升力最大的下水式升船机-----第一、三级500t级下水式升船机,主提升力18000KN;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通航渡槽----三级升船机之间通航水深3m,通航渡槽最大墩高超过100m)。
----断航20年的乌江实现全线复航。2021年,乌江构皮滩水电站通航工程试运行成功,呈现出一幅“水往高处走、船在天上行”的壮丽景观,首批14艘满载7000多吨磷矿石的货船从开阳港出发,顺利通过构皮滩260多米高的三级升船机,运抵安徽芜湖港,标志着千里乌江全面复航,贵州人民企盼的北上长江夙愿得偿,实现了千百年来通江达海的梦想。
----2022年,建成贵州首个“港口园区化”项目----思南港邵家桥港区,这是乌江复航后,全省首个投入运营的“港口园区化”项目,标志着乌江航运迈入常态化和稳定化发展新阶段。
民生水运改善最实。实施20多个重点通航库区便民水运工程,整治库区航道800公里。截至2022年底,全省便民码头达220座,渡改桥150座,乡镇渡口1032道,极大地改善了沿江、库区周边人民群众的出行条件,提升了水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水运带动产业最强。有效带动了乌江思南邵家桥200万吨石材工业园区,北盘江贞丰县百层造船工业园区等。全省水运航道连接37个产业园区、230个小城镇、42个旅游景区、46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29个城市综合体,辐射带动沿江电力、煤炭、治金、有色、化工、装备制造等产业发展,为全省新型工业化、旅游产业化等“四新”“四化”提供有力支撑。
十年来,贵州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推动贵州交通取得历史性成就,贵州水运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据了解,下一步贵州将按照“打通大通道、建设大港口、建造大船队、带动大发展”的思路,加快推进乌江、南北盘江-----红水河、清水江航道提等升级,重点推进开阳港、思南港、播州港等港口建设,加快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推进港口与城镇、产业园区、物流园区等有效对接,着力打造大型化、专业化、标准化、绿色化船舶船队,助推“黔货出山”,加速沿江磷化工、砂石建材、铝矿等资源产业布局和产能释放,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同时,加大智慧水运、平安水运建设,加大水运人才培养,为水运体系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保障。
通讯员:刘叶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