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贵州文化老人 | 民国《续遵义府志》的编刊情况及资料价值——《且闿遗稿》选篇

动静原创贵州省文史研究馆
1670848140
积分商场

余自舞勺之年,即从乡先辈表伯赵恺乃康师受学先后五年。赵师亲炙于郑子尹之子郑伯更之门,对余讲授史汉及唐宋古文名篇之外,并以程春海传授子尹“为学不先识字,何以读三代秦汉之书”,一语谆谆训示,授余以许氏《说文解字》一书,令余逐字研习。

——杨祖恺

民国《续遵义府志》的编刊情况及资料价值

贵州民国时期,有两部“府志”进行续修,一部是《续遵义府志》,一部是《续安顺府志访稿》。其中后一部没有完成,而前一部《续遵义府志》虽几经周折,终于成书,并用雕板刊行,其中字体工美,极具传统线装书的特色,板片保存至今,仍基本完好,这是十分难得的。

《续遵义府志》,是续道光《遵义府志》而续修的,因道光《遵义府志》是西南著名学者遵义郑子尹和独山莫友芝纂修的,在清代全国府志中,有很高的声誉。它之前有遵义军民府知府孙敏政主修的明万历《遵义军民府志》,但久已失传。

清康熙时遵义县令陈暄,又主修《遵义县志》,据记载,书仅数月修成,其内容简率可知,亦无传本。迄至道光中叶,已经历时一百六十多年,郑莫应知府平翰之聘纂志时,为了追述遵义府的地方史实,经一再搜访,始知有孙志和陈志,但也只得残本。所以道光《遵义府志》四十八卷,体例是新创的,资料是大量事后采访的,在他们渊博、深醇的学识基础上,又作了精审的综纂工作,特别是本着戴东原地理派的基本主张,对地理、水道等专篇,作了格外详尽的考证。郑在序中曾说:“地理水道,图经之根,批郤导窾,亦夥言頁(读:yín)陈……”这就可见其纂修的宗旨所在。

郑书成于道光二十一年,下至辛亥民国光复时,已是六七十年,按清代六十年一续修地志的周期又到了。民国反正以后,麻哈(今麻江县)周恭寿(字铭久)于民国二年三月,任遵义县知事(其时遵义府还未撤消,周由贵阳中学堂监督调任,还有人称他为周太守)。

周在遵义任官,当时已改变清代本省人不任本省官吏的规定。他到遵后,以为民众实心做事为宗旨,政声很高。而当时地方绅士中,不少前清的进士、举人、廪贡之类以及清末留学人士,经以留学日本的探花杨兆麟等地方人士提请续修《遵义府志》,当即得到周的支持。于是,聘定了以杨为首的十人负责纂修,多人负责采访。经过了三四年,虽没有完全成书,但大部分的资料已经集中,一部分篇章纂就。

护国军起后,周与杨均随蔡锷、戴戡去四川,杨后又去广东任职大元帅府,不幸病逝。知事吕声文曾聘蹇念益(号季常)继,但未就任,修纂中如吴国霖(字泽波)、吕启瀛(字巨山)、杨兆麒,采访中余铣(字鉴堂)、蒋灿、秦三铨、刘恩炬等亦先后去世。此后七八年中,地方政权不安定,军阀纷扰,中经滇军、川军入境蹂躏,修志工作中断若干年。

民国十六年,周西成主黔政后,周恭寿任教育厅长,杨元桢(遵义人)任民政厅长,省府令吾师赵恺(乃康)、贵阳司炳煃(字煜兹,清末曾任遵义书院山长)及安顺人杨恩元(号覃生,前清进士)三人负责就初稿纂修成书。而以赵师总其成,先将资料整理送省。

时遵义县知事为镇远乔运亨,赵师受任后(时在遵义三中任教),与我的父亲杨葆宸(号松岩)同事,又系表兄弟,即约我父亲共同办理。先在遵义老城水井湾口曹季韩旧宅设府志局,由县府派职员二人管理收发,庶务。

赵师与我父亲一面向县府及原任各纂修人收集汇齐志稿及资料,一面定期邀请各纂修人参加对志稿的不完整部分作些补充。当时参加的原纂修人如黎汝怀(字虚甫,清举人)、鞠文熙(字子卿,举人)、刘端棻(字燧棠,举人)、晏怀新(字梦琴,举人)、徐大璠(号焕如,举人)、杨灿英(字致光,举人),还有周沄(字滋畲,举人)、蒋中(字篪谱,举人)也被邀参加。

经过数月的征集和整理,《续遵义府志》原稿大致排比就绪。是年七月,赵师即带着这部原稿到贵阳复命。

当时贵阳遵义间公路汽车初通,赵师搭汽车去时,我父亲有送行诗说:“三百途程一日车,预期两月即还家。为君吩咐东篱菊,元日归来始放花。”

那知赵师去筑后,司煜兹以年老力衰,未就职,仅与杨覃生研究商讨,并作总纂稿的增损润色,并补写各纲目的小序等。故赵师在叙言中有“昕宵屏息,曷敢忽遑。共砚八月,草创粗通”的记载。

赵师因与杨有姻谊,杨论年龄与科第资历都高,又奉命与之合作,故对杨很尊重,又不便催促,实则赵师出力最大。到次年六月,周西成与李燊内哄战死,黔政猝变,赵师仍回遵任教,志稿虽初纂就,刊印仍无着落,又搁置起来。

民国十八年冬,黄道彬以第三师师长驻防遵义,刘松生任黄的秘书,衔黄命向地方人士联系后,再邀集商议地方建设事宜,大家提出修建郑莫祠及图书馆、刊《续遵义府志》及修建遵义驻军营房,并在黔北各县开办彩票(即奖券)以筹募修建经费等建议。

时金章任县长,邀请赵师赓续与杨覃生最后勘定志稿以底于成,同时邀蒋京(为修纂蒋中、蒋灿之弟兄,字念亲)。因我父亲在清末袁玉锡知府任内及民初周恭寿任上均在府署任职,一直未离开遵义,又前与赵师筹划整理原稿工作,也应邀参加。还有詹灿湘(字叙清,詹在成都较久,兼工商业,善理财,对四川刻字工人较熟习)、喻圣域(字界凡,曾任遵义商会会长多年)等组成《续遵义府志》审刊处,分工推定蒋为主持人,喻副之,我父亲负责函牍联系,詹负责财务及刻工安排事务。

书稿既成,主要工作是正书誊写,然后付工刻版。工程浩大,因而任务转入誊写及付刻两个工序。誊写主要是我的堂伯父杨文湘(字泽生,应试秀才时即以善作欧体楷书著名),次为杨炳麟(号稚轩,清廪生亦善书法),又恐当时书写人少,赶不上刻工需要,还邀年辈较轻的刘石如、詹花琪、庞体刚参加,但书写部分较少。

审刊处成立仅一年,我父亲去世,书写与刊板照常进行,但人事多有更迭,黄道彬、金章都调离,蒋在珍、侯之玺、侯汉佑与拓泽忠、李镇坤先后任驻防军指挥及县长,工作进展时速时缓,直至红军长征以后,民国二十五年底始告完成。

《续遵义府志》的刊成,是很有特色的,主要表现在以下的几方面。

一、在体例上,与道光《遵义府志》比较,基本上为了衔接前志,达到续修的目的,其纲目基本是一致的,所以前志有的纲目,绝大部分它都有。但前志三十八个纲目,分四十八卷,而它只设二十五个纲目,分三十五卷,字数九十余万亦比前志少十余万字,但其纲目设置,却较为进步。因时代的发展,它已打破旧志的某些束缚了,比如星野即已取消,又前志的建置、疆域、山川、水道考四目,它并为山川附水道一目;古迹、金石并为一目;木政、风俗、驿递、土官、旧志叙录各目,它都不设;把人物、列女、寓贤、方技四目并为列传;另加宗教、法制二目。这样调整后的纲目,是更适合于清末数十年中由封建走向维新的时代特点。

二、重人物资料,此书的列传占了三十五卷中的七卷,宦迹一卷还在外,合计写人物的资料共八卷,约占全书五分之一的篇幅还多些。还有以事系人的内容,在各目中都随处可见,即以城池附场市、寨堡一目中,如修理遵义城垣、在老城修缮系到杨葆宸、周源章,新城修缮管理,系了张朝辅、方锡纯、余春森等人,其他捍卫地方安全、热心地方公益事业,如创修寨堡及领导守卫的人,都多能或详或略联系人物的表现,其他各目也不少是人事互见,这一点是值得取法的。

三、经济方面资料的比重,《续遵义府志》中也较大,道光《遵义府志》一样,有赋税、蠲恤、农桑、物产、矿产等五目。其中,如对当时的经济收入,如田粮、地丁、盐税、杂税之类,收集的资料比较多,对教育经费、屠税、地方义仓积谷等,也有较详细的介绍。但对产物的记载,却还是停止在抽象笼统的材料上,而没有能从行业方面展开调查研究,作系统的阐述。这说明当时编纂方志的主导思想,还没有摆脱旧时代方志轻视经济资料的窠臼,尽管它的下限截至清末,当时遵义的商业市场已经很繁荣,那时即有所谓十大富商的兴起与发展,如永隆裕、天全美、王和兴、詹正顺、宝昌仁、三益永……各业大商的兴衰起伏,都极少谈到,这不能不说是一大缺憾。

四、志中附记的资料很多。方志篇目中把有关的资料视其重要性,将个人著作文字等列为附记,以存史料而备考证,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在《续遵义府志》中就常用到。如在《杂记》一目,附有赵恺《记遵义南乡咸丰己未庚申辛酉壬戌之变》、王彝久《记三岔变乱始末》,赵彝凭《记桐梓事》等都是。又如赋税目中,《遵义府县义仓始末》,也是个人著作的。很有价值的地方史料,应该附入,可是文末插入“因志书脱稿有日,爱泚笔而为之记”的话,并署“奂如识(按奂如应为纂修人徐大璠的字)”,这种处理的方法,就有些混淆不清,不合志书体裁了。

五、艺文的资料三卷,志中艺文资料,分著作书目和著作两大部分。就一般府志而言,收录也还是比较宏富,体现遵义一府,在清末的数十年中,仍文风兴盛,著述宏富的地方特点。

六、此志所列纲目,为道光《遵志》所无而新增的有矿产、宗教、法制三目。这三个纲目,是排列在列传、纪年之后,其目的是要突出它的时代性,就是意图把光绪末年变法维新以后的一些政治事件与措施作介绍,这种设想是很有意义的。尽管三目的内容并不是很充实,但从体例来看,还是有创新的。

总起来看,《续遵义府志》的资料是比较丰富的,原因是它的续修紧接在前志的后面六十余年,虽经历了沧桑事变,而故老犹存,案牍罕缺。从事纂修者大多未隔代,个别的人如吴国霖,同治十二年即乡试中举,上距郑莫之逝不过数年,典型在堂,规随步趋,上续前踪,集事较易。况参加修纂之人才,都是地方之翘楚,数典则驾轻就熟,撰述亦得心应手,邪许众擎,前后相继,虽经周折,率底于成。

此书的镌板中,如易少荃(名怀艺,曾任旅长)捐银元四百元,以助刊费。一如道光时,我的外曾祖父王青莲,还有唐子方乐捐赞助,亦为当时的盛举。余虽生晚,犹及见父执、师长前辈之昕夕筹商与辛劳黾勉,成此巨编,抚今追昔,仍向往弥深。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今日纂修地方志,又异代不同时,条件更大优于往昔,但继承与创新,仍为修志者所应掌握的主要精神。如何才能完成此一代之伟业,就责在我们这一代修志同人之共勉与努力了。

杨祖恺(1915-2010),出生于贵州遵义 ,精于隶篆,省内名胜古迹均有墨迹存世。1980 年后参加地方史志编纂、古籍整理等工作,曾任贵州地方志编委会特约编纂、贵州历史文献研究会理事等职,1985 年受聘省文史馆馆员。出版有诗词联文合集《将就斋杂稿 》,遗著有《且闿遗稿》。

编辑

王青

责编

李佳

编审

莫梅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