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茶树被誉为活化石,是茶树的基因。贵州全省有古茶树120万株,分布在54个县。百姓在与古茶树的共生中,积攒了丰富的古茶树保护“土”方法。
今天,我们就一起看看黔西南州普安县,这个有着2万多株野生四球古茶树的“中国古茶树之乡”是如何实现古茶树的保护和开放并重呢?
普白林场是普安县古茶树集中连片分布区域,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古茶树10879株,千年以上古茶树347株。为更好保护古茶树资源,普白林场从2010年起,划定古茶树核心保护区,制定古茶树保护实施方案,通过设置标示牌、安装监控摄像等落实古茶树保护。
看护古茶树也是普北林场护林员的重要日常工作,每个护林员平均每天至少要在大山里行走4个小时,巡查近百棵千年以上的古茶树。护林员丁勇已经看护古茶树30多年,他每天都会检查古茶树是否有被虫蛀。通过刨开树根周围的土层,查看树根是否有虫眼。如果有虫的话且虫能掏出来的话,就直接把虫掏出来;虫在深部,掏不出来的,就削一个木头把虫眼给堵上,让虫在里面自然死完。针对某一类数量较大的虫话,他们还会引入该类虫的天敌,以虫治虫。
普安县普白林场场长张宪虎介绍,接下来普白林场还将在古茶树的区域铺设47个摄像头,真正实现普白林场古茶树无盲点监控。
在普白林场的背后是普安县青山镇哈马村,这里不仅有目前贵州最大最古老的古茶树,而且还有16000多株四球古茶树。
说到古茶树的保护,哈马村人人都是行家。见到村民孙英时,她正在拔茶树周边的草,而当时,天空正下着雨。当记者问到,为什么下雨都要来拔草时。孙英说,他们已经习惯了,几乎天天都在围着古茶树转,下雨也要过来拔草松土,因为他们以古茶树为生。正式因为当地以古茶树为生,所以,他们在古茶树保护上有一套卓有成效的方法。
比如,拔掉的草,他们会放在茶跟周边,让草自然腐烂。自然腐烂的草又作为营养滋养茶树。
比如,采茶,他们只采一芽二叶,而且要等到茶叶有4片或者5片叶子才开始采,采的时候最低还要留两片叶子在上面,这样,新的一年茶树才会长出更多新的叶子。
孙英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因为四球古茶树属于珍稀物种,内含物质非常丰富,全身是宝。春天他们可采茶青卖,夏天他们卖茶苗,秋天他们卖茶籽。平均一年要挣3万多。
目前,普安古茶树种植面积达2000多亩,可采面积700亩。今年普安县境内的2万多株四球古茶树采收茶青1万斤左右,产值18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