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龙说夜郎丨张凌翔与马河图之墓,清白旗起义的转折点

动静原创撰文:龙虎
1739278560
积分商场
动静原创

以文物立足,以史料为盾,

虎视牂牁,鹰瞵万峰,解读历史。

安龙县新安镇大坪村竹林寨,有一座合葬墓,为象征性的衣冠冢,贵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墓高1.6米,长3米,平面呈梯形,前宽2.5米,后宽1.8米。墓前石碑圆首,镌刻“先烈张林(凌)翔、马河图将军墓”,上款:“清同治三年十月廿五日殁难”,下款:“安龙县全体回族公立;一九五三年元月十六日”。墓前另立四棱石碑一座,上书“清白旗起义纪念”。

张凌翔与马河图之墓

墓碑拓片 黔西南州博物馆藏

南笼起义50余年之后的咸丰初年,清廷政局动荡,太平天国、云南回族杜文秀、黔东苗族张秀眉等起义风起云涌,咸丰四年(1854),遵义桐梓杨龙喜起义,直接波及引发黔西南兴仁巴铃王顺宝、涂令恒起义,起义被兴义知府张锳平定。咸丰六年(1856),云南平彝回族起义,加深影响到毗邻的贵州回族同胞。咸丰八年(1858)十一月,贵州普安直隶厅大坡铺(今盘州红果沙坡)爆发起义,义军以回族人民为主,头裹白巾,竖方形白旗,史称“白旗起义”。与之相对,清军头戴红缨帽,故也俗称“红白战争”。咸丰九年(1859)十一月,义军占领新城(今兴仁)。咸丰十年(1860),三次攻陷普安县。咸丰十一年(1861),三月陷贞丰,七月陷王母亭(今望谟),十二月陷册亨。同治元年(1862),三月陷府城(安龙),八月陷普安厅城(今盘州双凤镇)。九月陷安南县(今晴隆)和兴义县。整个战况跌宕起伏,盘江八属全境皆陷。战争持续十四年,是黔西南历史上爆发最大规模的一次战争。张凌翔与马河图,就是白旗起义最重要的两位回族首领。

张凌翔与马河图系普安厅大坡铺人,擅武艺,通经文,被拥戴为阿訇(回族首领)。咸丰八年(1858)冬,因大坡铺回民长期受到毗邻沙陀高氏豪族欺凌,张凌翔与马河图带领村民揭竿而起,屠焚高氏一门数十口,以“打富济贫”为号,四处联络,发动起义。时普安厅同知夏成业“柔懦无备”,慌乱调集乡团防堵,于事无补。时任兴义知府胡霖澍闻警,筹集兵饷,率郡绅周詠螽前往普安厅剿办。咸丰九年(1859)二月,损兵糜饷,无功而返,周詠螽亡。十一月,白旗军占领新城,县丞袁如熏及被困新城的普安知县刘岱英殒命阵亡。白旗军随即以新城为根据地,分路挺进,其中东南方向剑指兴义府城。

白旗军压境府城安龙,来势凶猛,胡霖澍惶恐,便以回民家眷为质,派士绅张庆、丁荣、张德铭等带领200余回民前往新城议和,无果。后回民返回府城被拒城外,胡霖澍起疑里应外合,故大肆搜杀府城回民,“良莠老幼俱不免”,造成极大民怨,局面无法收拾,遂被停职。因安义镇总兵田兴恕升任贵州提督,胡霖澍暂留府城,协办郡属军务。咸丰十年(1860)秋,郑训逵接任知府,急派郡绅黄绍奇于西乡、府经历张有垣于北乡御敌,自统千人于卡子河防御,均“力不敌败回”,与胡霖澍被困府城。《南笼续志》形容:“民心愈恐,民力愈穷。饿莩盈途,伤亡枕籍。”次年贞丰、望谟、册亨先后失陷。城府安龙“孤城穷守”,郑训逵感大势已去,独返贵阳,不久病死。

同治元年(1862)初,新任安义镇总兵赵德昌从兴义方向前往,欲解府城之围,于“三月二十日进城,人民方庆复生”,老百姓以“大军进城,疏于防务”,导致府城暗通款曲者,金鼎高、刘开顺、李发贵等人,于二十三晚引义军“由城东南隅夹马石,(架)梯入城,砍开南城门”,赵德昌部队“梦中惊觉,弃城疾走”,安龙城陷。《南笼续志》记载:“贼回入城,大肆屠戮,男死忠义,女死节烈”。安义镇总兵纂务桑锦芬、府学教授张元弼、训导王开藩、郡绅黄平、州学正景其澍、武举人刘辉煌、副贡生繆振经、张之洞老师贵天乙等,均阵亡,战争残酷可见一斑。原知府胡霖澍随赵德昌部从城中逃出,也未能幸免,死于难民乱军之中。

同治元年(1862)白旗军夺取盘江八属全境后,在新城元帅府封官拜爵。张凌翔为大帅,马河图为一帅,统领全军。马万刚为都统,驻府城。马河图的儿子马仲,称帅于贞丰,俗称马二元帅。这次封帅,马万刚仅封都统,和马河图的儿子位阶相当,为白旗起义的最终失败埋下伏笔。此后,红白两军对峙胶着,一些县城双方得失反复,数度易手。

同治三年(1864)九月,兴义知府孙清彦派说客到府城劝降,时驻府城的马万刚因与张凌翔、马河图等“争权自乱,被逐出城”,故一拍即合,九月十六日夜,马万刚部下引安义镇左营千总徐定邦部入城。清军不费一兵一卒,夺占府城。消息传来,张凌翔与马河图震怒,亲率新城、贞丰白旗军奔赴府城,于十月十六日破城,徐定邦战死,马万刚背母逃出,与城外孙清彦汇合。清军再次集结部队后,猛攻府城。十月二十四日夜,由马万刚率死士在同样位置搭梯攻入,白旗军伤亡惨重,退败出城。张凌翔于二十五日死于海庄打武寨,马河图于三十日死于兴山寨,清军复城后,知府孙清彦称义军叛将马万刚“忠勇”,赐名马忠。暂理安义镇总兵。

兴义府城安龙之役,张凌翔与马河图两位回族首领壮烈殒命,是白旗军的重大损失,也是红白战争最重要的转折点,这场轰轰烈烈的起义由此势衰,最终在清廷的瓦解镇压下,于同治十一年(1872)十月彻底失败。

编辑

张僡

责编

陆勇

编审

谢红娟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