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国务院批复贵州开展西部大开发综合改革方案后,贵州坚持把政策“含金量”转化为发展高质量,用好国家赋予贵州更大改革自主权的机遇,突出市场化改革方向,统筹推进各领域改革任务,在国企改革、要素市场化配置等重点领域敢闯敢试,在新一轮发展中抢占先机、赢得优势。
在息烽县,贵州磷化集团自主研发的全国首条无水石膏母粒及包装箱生产线正开足马力赶制订单。磷石膏作为磷化工行业产生的大宗固体废弃物,此前大多运用在建材、矿井填充等领域,该产线通过将废弃物转变成为包装箱,为磷石膏的利用拓展出一条新路径。
贵州磷化绿色环保产业公司高分子产业化项目部经理米林
贵州磷化绿色环保产业公司高分子产业化项目部经理米林向记者介绍:“把磷石膏变成这个箱子,防水、防潮、防蛀虫,还有耐磨,可以回收可降解,将有效减少林木的砍伐。”
参观客商刘函
参观客商刘函成告诉记者: “和传统的纸箱相比,强度要高很多,是很不错的一个行业,准备来投资。”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实现科技创新的背后,是近年来贵州磷化集团不断深化国企改革的结果。集团将磷石膏综合利用作为战略性重点任务,由各部门和下属企业领题攻关。去年5月启动该项目研发以来,公司梳理出阶段性目标,并纳入绩效考核管理,确保任务高质量完成。
贵州磷化绿色环保产业公司董事长陈忠华表示: “让我们这些项目清单化,制定了时间表、路线图,任务目标落实到岗位、落实到具体的人。根据完成的时间、完成的质量、完成的目标来进行考核。认真兑现,该嘉奖的就嘉奖、该处罚的就处罚。考核公开。用了58天,第一只包装箱就出来了,最后的效果还是非常明显的。”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焕发出新的活力。目前,贵州磷化集团每年投入5至7亿元建立磷石膏消纳补贴激励机制,磷石膏综合利用率从2018年的53.01%,提高到了2023年的80.73%,远超全国“十四五”期末65%的要求。
陈忠华表示:“有方向、有目标,然后有压力、有动力,最后还有结果,整个(管理)是闭环的,我们感受到了在改革发展的过程当中制度创新的重要性,只要有能力、想干事、能干成事的人,我们都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个充分施展才华的舞台。”
在要素配置方面,贵州突出市场化改革方向,有效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今年1月,贵州电力交易中心重新修订印发《贵州省电力经营主体注册管理办法》,取消了发电企业注册进入电力交易市场时,需要先向省能源局申请、再进入政府准入目录并进行批复的环节,企业可以直接到贵州电力交易中心办理入市注册业务。
贵州电力交易中心市场运营部专员安平告诉记者:“现在一个月就会新增4、5家新能源发电企业入市。2023年新注册新能源发电企业31家,较2022年翻了一倍;而2024年仅上半年注册新能源发电企业已达28家,预计2024年全年较2023年又会增加一倍。在这种新的情况下,取消了发电企业入市审批发文这个环节,大大节省了发电企业的入市业务办理时间,由原来的平均15天缩短到目前最多3天。”
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更加完善,为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创造了条件。截至目前,贵州参与电力市场交易的发电企业75家、电力用户6537家、售电公司42家,累计完成市场化交易电量5365亿千瓦时;今年以来,已签约电量852亿千瓦时。
华电贵州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谌航
华电贵州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谌航告诉记者:“新政的实施为我公司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截至目前,华新(贵州)公司已将并网的12个平价电站项目全部纳入市场化交易。2024年上半年,公司绿电交易占比达到90%,已完成交易电量近4亿千瓦时,新增营收超过两千万元。”
国务院批复贵州开展西部大开发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后,贵州提出了一系列的具体改革事项。在投融资、国资国企、要素市场化配置等重点领域,大胆试、大胆闯、主动改,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省发展改革委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处处长黄道斌表示:“推动投融资在理念上从‘管理’转到‘服务’、在程序上从‘串联’优化为‘并联’,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加快健全绿色发展机制,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制定生态产品总值核算方案,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协同共进。通过改革重组,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实现了核心竞争力和核心功能提升。建立市场化电价形成机制,完善水务价格形成机制,深化天然气价格改革,完善重要民生商品价格调控机制,全省保供稳价工作体系基本形成。市场决定价格机制基本完善。下一步加大改革力度,为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探索新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