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穿越30万年的贵州丨山水育风骨——清代贵州文人学者的点滴印记

动静原创
1744358520
积分商场
文物,是岁月的印记,是文化的瑰宝,是历史的见证者。它们静静地躺在博物馆的角落,却讲述着数万年来的故事。无论是精美的瓷器、古朴的玉器,还是庄严的青铜器,都承载着古人的智慧与匠心。通过文物,我们可以穿越时空,感受古代文明的魅力,探寻历史的脉络。让我们一起去贵州省博物馆,进入文物的世界,聆听它们讲述的古老故事,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动静原创

黔境定格 社会开新——清代贵州

晚清以后百余年,贵州文化星河璀璨,井喷似的涌现了许多学者,其中郑珍、莫友芝、黎庶昌深耕文学,以史学、书法、外交著述,对贵州文化影响深远

郑珍

郑珍(1806-1864),字子尹,号柴翁,别号五尺道人,自称子午山孩,巢经巢主,小礼堂主人,晚号且同亭长。少有诗才,后随舅父黎恂问宋学,又向莫与俦问汉学。在经学、史学、训诂、诗歌等方面有杰出成就。有《仪礼私笺》《轮舆私笺》《说文新附考》《巢经巢经说》《巢经巢诗抄》等著作,主纂《遵义府志》并辑录《播雅》。

郑珍《荔波县志稿》 时代:清 材质:纸 来源:拨交

《荔波县志稿》为一级文物。咸丰五年(1855),郑珍任荔波“训导”。此书纂修于荔波任职间,前有县境图及里分图18幅,正文每半页约13行,每行字数不等,均以行书写成。封面有作者题签“柴翁草创荔波县志稿”。此前荔波并无县志,故名为“草创”。

郑珍手札  时代:清咸同 材质:纸 来源:征集

郑珍“待归草堂”图团扇面 时代:清 材质:丝 来源:征集

莫友芝

莫友芝(1811-1871),字子偲,自号郘亭,晚号眲(nè)叟,贵州独山人,寓居遵义沙滩。毕生穷究经史,精于版本目录、金石考证之学,亦善诗文。书法堪称一代名家。著有《宋元版本经眼录》《古刻抄书画经眼录》《郘亭诗抄》等,与郑珍合纂《遵义府志》,编纂《黔诗纪略》。

莫友芝《郘亭诗抄》稿本  时代:清同治 材质:纸 来源:移交

一级文物。稿本为莫友芝著,扉页内有张裕钊等人题跋。册内自书诗近百首,诗中系离合唱酬或旅游感怀等作,是研究晚清诗坛及莫氏书法的重要资料。

莫友芝朱批注解《说文解字》  时代:清 材质:纸 来源:移交

莫友芝楷书“明远乐府”横幅 时代:清 材质:纸 来源:征集

莫友芝行书《陶渊明文集》抄本 时代:清咸丰 材质:纸 来源:征集

郑珍、莫友芝纂《遵义府志》刻本 时代:清 材质:纸 来源:征集

郑珍和莫友芝的学术成就和文学贡献使得他们被誉为“西南巨儒”,世称“郑莫”‌。二位合纂的《遵义府志》被梁启超誉为“天下府志第一”‌。

黎庶昌

黎庶昌(1837-1896)字莼斋,贵州遵义禹门人。作为近代中国第一批外交官,黎庶昌是贵州“睁眼看世界”第一人。历任驻英、德、法等使馆参事,游历欧洲十国,两次出任驻日本公使。黎庶昌善诗文,为桐城派晚期散文四大家之一,也是晚清域外文学的重要代表人物。著述二十余种,有《拙尊园丛稿》《西洋杂志》《丁亥入都纪程》《海行录》等。

黎庶昌辑刻《古逸丛书》印本 时代:清 材质:纸 来源:征集

清光绪间,黎庶昌出使日本,经多方访求,搜得国内失传已久的古籍文献,于光绪十年(1884),刻成《古逸丛书》共二十六部,两百卷。对中国古籍文化的保存具有重大意义。

黎庶昌致陈衡山信札 时代:清 材质:纸 来源:征集

黎庶昌毕生以搜书、刻书为己任。郑珍逝后,其遗稿多由其子郑知同保存,后因郑知同辗转多地谋生,稿件多有遗失。为保存先贤文稿,黎庶昌、陈矩、赵恺等人多方搜集,《汗简笺正》得以保存,该信提及陈矩搜集《汗简笺正》《亲属记》,也提及《明诗纪事》的出版事宜。

黎庶昌撰《牂柯故事》稿本 时代:清 材质:纸 来源:拨交

郑珍、莫友芝、黎庶昌三位学者为贵州文化注入厚重底蕴。百年过去,他们的精神仍滋养着黔地,激励后人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制图:王珺璐

资料来源:贵州省博物馆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记者

王珺璐

编辑

王珺璐

责编

飞宇

编审

谢红娟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