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目前,贵州已有80个县(市、区)实施医共体建设,其中35个县纳入国家级试点,遵义、铜仁、黔南等地建设成效明显。全省共建设医共体143个,覆盖乡镇卫生院1124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09个。
据介绍,今年贵州继续投入2.5亿元建设第二批50个次中心,将在年底前建成并投用,同时2022年建成的50个县域医疗次中心已取得成效。
农村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得到提升。全年门急诊和住院服务群众386万人次,就近看病群众增加55万人次,一年来为群众减轻医疗负担1.1亿元,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基层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得到提升。50个次中心人员配置均达到二级医院相关标准,卫生技术人员占比达80%,医疗收入同比提高23%,基层医务人员年均收入与县级医院的差距逐渐缩小。
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得到提升。50个次中心全部能开展二级及以上手术,其中26个突破性开展高难度的三四级手术;卫生技术人员增加1040名、业务科室增加430个、新项目新技术增加296项,住院人次同比提高36个百分点,辐射带动周边一般乡镇卫生院221个。
县域医共体紧密程度得到提升。经国家监测评价反馈,我省35个国家级试点县中,有29个达到国家“紧密”评判标准、占比82.8%,较次中心建设前同比提高5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1个百分点。
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张巍介绍,通过强化县域医疗卫生资源统筹布局,增强次中心的辐射和带动能力,在原有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础上,创新构建了“县级公立医院—县域医疗次中心(中心乡镇卫生院)—一般卫生院—村卫生室”梯次带动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模式,并将次中心逐步打造成为所在片区的医疗救治中心、急诊急救中心、人才培训中心、技术指导中心、公共卫生示范中心,加快构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