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思享空间·好书纪|《沈从文别集》

动静原创贵州广播电视台故事之声
1666783680
积分商场

这一套《别集》由沈从文先生故前亲自选定,收录了他自己认定最重要的20部文学作品,区别于“全集”的概念,在《别集》的每一册前增加了杂感、日记、检查、书信等,读者可更全面地了解沈从文先生。

 

他是现代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他写下了湘西的美丽、痛苦和哀愁,他着迷于生命的鲜活与坚韧,他笔下的边城、翠翠、萧萧,构成几代人对田园牧歌与人性之美的最初想象。

作为20世纪集大成的“文体作家”,沈从文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作家。汪曾祺、莫言、贾平凹、陈忠实、余华、阿来、王安忆等都对他推崇备至。

他的作品温和、诗意又充满悲悯;而面对自己的人生道路,他选择在艰困寂寞、痛苦挫败中,把生命坚持下来,他遗留下的文学与精神财富,对处于当下的我们来说,愈发充满力量。

 

沈从文的学生汪曾祺说,沈从文“是一个不可救药的‘美’的爱好者,对于由于人的劳动而创造出来的一切美的东西具有一种狂热。对于美,他永远不缺乏一个年轻人那样的惊喜与崇拜……”

凭着这份对“美”的狂热,他建构了无与伦比的湘西世界。

他写湘西的高山绝涧:

一道小河从高山绝涧中流出,汇集了万山细流,沿了两岸有杉树林的河沟奔驶而过,农民各就河边编缚竹子做成水车,引河中流水,灌溉高处的山田。(《沈从文别集·自传集》)

也写湘西美好的人和故事:

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叫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有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条黄狗。

到了冬天,那个坍塌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那个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扶起的年轻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沈从文别集·边城集》)

他笔下的湘西人,更是富有强盛的生命力、洒脱的生命形态和执着的生命追求,给人以无穷的力量。

在《沈从文别集》中,你会看到沈从文笔下不同性格的湘西人与他们各异的人生,但这些人都具有一种共性——拥有一种洒脱的人生态度。

技术班里的教官,是个杠杆技术极好的人,沈从文“不管做什么总去做,不太关心成败得失”的人生态度,就是在跟这位教官的训练中形成的;在怀化镇,拉风箱打铁的小工人是多么勇敢又快乐地工作着,不关心劳动的苦累。他们为快乐而活着,没有太多的利害考虑。

沈从文欣赏他们自然流露的人性美,赞叹他们,并且受他们的“辐射”,形成了“把钱花光后仍然有说有笑,躺在温暖软和的棉军服上面,说粗野的故事,喝寒冷的北风,让船儿慢慢拉去”的洒脱态度。“凭着一种无挂无碍到处为生的感情,接近了自然的秘密。” 

他通过笔下的山水和人物,给人一种由内而外的“相信”——相信人性中有真正的洁净、纯良,相信美好的情感是生而为人最应当珍重的东西。

沈从文曾在给大哥的家书中说,要每年好好写一到两本小说。当时他大约四十岁,正值盛年的他,不曾料到重大转折即将到来。

但他并未因此走向绝望和自弃,而是从另外一种路径觅到了人生意义的出口。他钻入冷门的古文物堆里,以沉默之美代替文字之美。没想到,这一沉默就是30年。

30年写作生命成了一片空白,但他的生命并没有白白过去。他写作了《中国丝绸图案》《唐宋铜镜》《战国漆器》等学术著作。他历时15年完成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成为经典巨著,填补了中国物质文化史的空白。 

把生命坚持下来,不巧而巧,即因此教育,使生命对一切存在,反而特具热情。

沈从文在写给妻子张兆和的信上说的,正是他自己的写照,是能把生活坚持下来的文人的风骨。

文本参考:中信出版

编辑

胡刃 龙菊珍

责编

黄雷

编审

王喆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