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21天坚持重复做一件事情,就会形成习惯,这是行为心理学中著名的21天定律。从1月28日到2月17日,贵州省人民医院综合重症医学科护士李玲艺在湖北鄂州的抗疫一线,刚好奋战了21天。在这段时间里,她坚持着什么,又收获了什么?

下面请听报道
00:00 / -李玲艺工作照
“我也忘记多少号了,不知今夕是何夕。”爽朗的笑声,乐观的性格是记者对李玲艺的第一印象。1月28日,第一批贵州支援湖北医疗队的137名医护人员抵达湖北鄂州,经短期培训后立即入驻鄂州市中心医院、鄂钢医院、鄂州市第二医院和鄂州市第三医院,其中25人接管鄂州市中心医院呼吸危重症病房,护士李玲艺就是其中之一。疫情就是命令,在过去的21天里,90后护士李玲艺每天的工作,就是重复的穿脱防护服,目的只有一个:尽最大的努力救治病人!虽然很辛苦,但她倍感责任重大。
李玲艺说:“我来的第一天我就和本院的一个老师在交流。当时我们来到病区就两个护士老师在那里,我跟她交流的时候,我觉得她都哽咽了。她说她孩子才一岁多,她已经上班一个多月了,我觉得听得我鼻子就挺酸的。所以对比他们来说,我们还好吧。国有难,家何安。现在大家都比较困难,这突如其来的一场疫情,又恰逢春节,更让我心中拥有使命感,责任感。”
李玲艺在照顾病人
在鄂州市中心医院呼吸危重症病房,因为防护服有效隔离时间是五小时,所以医护人员都被分成五组,每组上班五小时。在这里,大多患者都是年纪比较大、基础疾病比较多,病情比较危急。面对危重症患者,细心的李玲艺依旧会用她乐观的心态去安抚患者的情绪。
李玲艺说:“我第一天上班,我管的是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伯伯。我们每一次上班之前都会跟病人沟通,当天我就问这位老伯伯,昨天晚上睡得好不好,紧不紧张。他说听我们口音有所不同,鄂州的医生会用鄂州话跟他们交流,他听我们是说普通话,所以他就问我们是不是贵州医疗队的。当时我就觉得天呀,我们才来第一天他们居然就知道我们是贵州来的。在得到我肯定的回答后,他就拉着我的手。因为我们穿隔离服,手上戴了手套,但是我依旧能够清楚的感觉到他手上的温度。那我觉得这是一种爱的温度,同时他也在不停的说谢谢你们,真的太辛苦了,大老远的赶过来帮助我们。那时候我的眼泪就在眼里打转,但是我又不能掉眼泪,因为护目镜会花的。”
李玲艺穿着防护服
截止到2月17日,贵州省先后向湖北派出六支医疗队,其中五支定点支援鄂州,举全省之力帮助鄂州抗击疫情。而鄂州人民也同样用实际行动感动着每一位贵州人,每一位贵州医疗队的成员。李玲艺说:“其实真的,我觉得我们来鄂州照顾鄂州的患者,鄂州人民也很暖心。我很久没吃粉条了,所以非常想念贵州的酸粉。因为平时下班之后就会睡觉,一觉就会把早餐时间睡过。但是昨天我起床去吃早餐,我居然看见有酸粉可以吃,还为我们准备了两种汤料,天呀,太安逸了。另外还有一次,我都忘记具体是哪天了,就突然有鄂州市民给我们送来了草莓,我觉得这是我吃过最好吃的草莓。”
李玲艺告诉记者,不仅是她身为医护人员支援鄂州奋战在一线,在老家黔西县,她的父亲和姐姐同样也坚守在防控疫情的一线,在不同的地方发挥着他们的光和热。李玲艺说:“我爸爸是党员,在我来鄂州之后他和我姐姐也在黔西县花溪乡的各个卡点忙碌着,每天回到家吃了饭然后又出去。大家都在努力,不仅是我和我的团队来到了湖北,而且我的父母呀,我的亲人呀,我的朋友呀也都在努力。”
李玲艺与父亲
公元229年,吴王孙权于武昌称帝,国号“吴”。那时的武昌,就是今天的鄂州。李玲艺说,她从未想过,有一天会踏上这片承载着中华千年历史的土地,竟是带着如此重要的任务而来。在鄂州抗疫一线奋战的21天时间里,李玲艺用行动坚守着一名医务工作者不畏艰险、救死扶伤的“初心”,同样,她也收获了满满的“爱心”。
图片来自网络:鄂州
李玲艺说:“关键词还是'爱'。我们是贵州人,我们来到了鄂州,那我们就是一家人,我们都是中国人,所以我们有爱一定会赢的。结束之后还是想带家人来湖北,来武汉,来鄂州这边走走看看。我的计划是,先来鄂州再去武汉珞珈山看樱花,然后多吃点武汉的小吃,什么周黑鸭呀、热干面呀。就像当初有人问我为什么会选择重症医学科呢?我说,选择重症医学是一个很有意义的事情。看到病人从昏迷到清醒,然后再到走出去,那种成就感是其他地方不能给我的。”
李玲艺